“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提问艺术初探(王亮亮)
发布时间:2011-03-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王亮亮

我一直认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应当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这句名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教是为了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为了练而不是代替练,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使主体自立而不是否定主体作用”这样一个基本观念。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

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我们应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认识。

具体来说,我在课堂教学上是这样的:

第一、进行无提问式阅读教学研究,力求在一定篇目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没有提问,基本上不进行提问。

我曾经认为,问题只有老师才能发现,学生顶多能够找出哪个字不会读,哪个词不会讲,至于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问题,他们是不能发现的。因此,在课堂上,只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答不上来老师自己答。实质上,这是“注入式”的变种。要改革教学方法,先要改革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到底能不能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实践给了我正确的回答。

在教《最后一课》对韩麦尔先生进行赏析时,学生提出了这样高质量的问题: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让正在发愁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我,眼前一亮。就这样,在这堂课上,人物分析在大家七嘴八舌下完成了,课文主旨也水到渠成了。

第二、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                                         

下面以《孔乙己》的整体阅读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说说孔乙己与

这里的学习要求是,学生围绕孔乙己与’”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方面读一读,写一写,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正是这个问题及学习要求的出现,打破了那种让学生泛读课文、抄写字词、标明段落、理解层次的习惯性讲读思路。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入了课文,也把学生引入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阅读心理境界。学生会立即被这个问题所吸引,从而开始对课文进行整体性感知阅读。由此,学生可以感知到如下内容: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代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④在酒店里,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他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温暖。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2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孔乙己与

这里的学习要求是,学生围绕孔乙己与’”自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孔乙己与’”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教学问题,视点集中,内蕴深厚。这个问题及课堂教学要求的出现,改变了那种逐段串讲、多讲多问、处处落实、面面俱到的陈旧教法。此时不是着眼于自己的讲解而是着眼于学生自己确有心得的谈谈,学生就能在深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继续保持着长久的注意,对课文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着整体性理解阅读。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中,学生能够从如下侧面对课文进行理解:

第一,由引出。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他那双极富个性特征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第二,由引出。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字有关。成了人们取笑、挖苦、揭短的把柄,由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第三,由引出。偷——挨打的直接原因。小说中的孔乙己,不管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还是脸上又添新伤疤,以至被打折了双腿,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具有悲剧意义的是,成了举人的读书人丁某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孔乙己这样一个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成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这其中的含义该是多么深刻。第四,由引出,文章通过写孔乙己的,深刻揭示出孔乙己性格上的弱点,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态度。第五,由引出学生对作者写的表达目的的理解。孔乙己地位的低下,是由于他的贫穷潦倒、好喝懒做和行为不端。作者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在于用一个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泛、更深程度地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

由这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教学,相对于以教师为主的讲析,相对于一般的谈话式、答问式的课文分析教学,有着突出的优点。这个主问题就是一条教学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首先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圈点勾画,品评咀嚼,思考表达,接着又带着学习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参加讨论,听取点拨,深化认识。此时的教学是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这样,学生从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中学到了从具体分析情节入手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这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寻找真理的钥匙而不仅是真理本身。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可以一生受用无穷,“不需要教”的境界又何愁达不到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