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发布时间:2011-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华瑛

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教学现象:苏教版九上《画山绣水》教学中“为桂林山水的景点大门写一副能体现景点特色的对联,试再加上一个横批。”

教学过程:

师:品过了醇酒佳酿一般隽美的文字,听说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回过头来再欣赏桂林山水的话,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离别之际,蓦然回首,却发现桂林山水景点大门缺少一副楹联。我想大家不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番,请同学们拟写一副能体现景点特色的对联,如能加上横批就更好了。

(大概1分钟的思考,有部分同学在动笔写,大多数在低头看书)

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如何?

生:好的,读起来顺口。

生:对联要求对偶,是并列关系,不能递进,而且这两句直接来自书上,没有新意。

2:桂林山水美,阳朔传说奇

生点评:工整,朗朗上口,写出了山水和传说特点。

师:对,抓住了题目“体现景点特点”的要求。

3: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怪,横批:人间仙境

生评:写出了景物特点,对仗工整。

生评:横批很好,写出了桂林山水总体特点。

师:不错,这副对联对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分别概括得更全面,而且横批写出了游人的感受。

(老师观察到大多数学生都在记录,于是追问“还有补充吗?”下面一片安静,学生可能觉得自己的答案没有生3答的好,都不敢回答了。)

……

教学评析:

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写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充分肯定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一堂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收获,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也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有追求。”这个环节表面看似乎解决了问题,但很明显,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修改,只是用笔记下了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答案而已。而且课堂气氛沉闷,回答者寥寥无几。我们的课堂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1、学生只会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缺少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如生1的回答,出自书上句式工整,很适合作对联,但回答本题内容上不符合要求,这个情况在大多说学生中普遍存在,只会做索引的工作,不会分析,综合,运用。2、不看题目,仅凭自我感觉,缺少系统思维,如评价“好,读起来顺口”“工整。朗朗上口”等。3只有少数同学参与了课堂讨论,大多数学生做了书记员的工作,这在语文课堂上也很常见。怎样让课堂中的“南先生”们坐不住而勤于思考,积极回答呢?我又回想起另一个教学片断,是赵谦翔老师执教的一堂公开课《归园田居》,刚上课,让学生读课文,全班读得声音低沉,错字连篇,参差不齐,在这种时候,如果是平时的课堂,老师肯定要范读了,纠正错的音,而老师很特别,手一挥,“再读!”学生又是一阵乱读,接着老师纠正读错的字。他不是仅把正确的读音告诉学生,而是用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从文字的起源说起,旁征博引,用他的话说:“说到根了,肯定能让你记一辈子。”由此想到:上面的教学片断,就是没有让学生知道“根”在哪。题目设置的情景是对联,教会学生的能力和方法应该从课文的理解入手,吃透文本才是关键。

接着老师又让听课老师们出乎意料,他让学生连续再读了六遍,然后直接要求背下来,这中间他不断提出要求:“声大点!再快点!把韵脚读大声点!”还有鼓励“是我要求太高,还是你们不相信自己!学生们又自背两遍,齐背两遍,中间老师没有一次范读、提示,学生越读越好,气氛越来越活跃,声音越来越高,终于在老师还没有讲解前就基本背了下来。这个环节,老师沉着镇定,不急于求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十次的集体朗读背诵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这又给了我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参与进课堂,老师要舍得放手,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信心。就上面的案例来看,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分钟,即不够读书,也不够思考。如果能像赵老师一样用激励的语言,一遍遍从课文中寻找,体会,这道题目会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大有收获的。上面的案例还有一个问题,参与课堂回答和讨论的人太少,这个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为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不多,对传说的叙述占了大量篇幅,如果从题目看,似乎只要答到山和水的特征就对了,但细读文章,生3的回答就值得商榷了,反生2的答案更切合课文。但在上面的案例中,最后大家都不说话了,默认了生3的答案,其他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这儿我不由自主地又想用老师课堂上的一个环节来分析了。在分析《归园田居》时要求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每一联的意思,学生们习惯性地看到题目就开始两人或小组讨论起来,老师马上制止,要求必须自己思考,这让我想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没有自己充分思考之前,不启发,不讨论,不让表面的热闹代替了学生思维的训练。然后的回答方式用的是轮流作答。俗称“开火车”式的提问。这中间有的学生因为习惯做看客与听众,一旦暴露于台前,立马原形毕露,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老师及时鼓励:“回答不危险,只要说出来就好”学生的答案于是丰富起来,各种思维体现了出来,明显大多数学生的平时语言积累不够,出现了许多生造词,言不达意的现象,当然也不乏精彩者。每个学生回答老师都给予了及时而幽默的评语,课堂气氛一时达到了高潮,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写到这里再回到上面的案例,马上会发现问题的的根源了,不要怕学生答不上来,要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回答,老师要及时点评,引导,最好用幽默的方式打消学生因答错或不会答而造成的尴尬,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

“一堂好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有追求。”于漪老师用她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的真谛。我们要学会用课堂每个环节的精心处理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要做到这点,最关键的是老师的理念和心态,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学识与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