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充分强调了将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好处。在阅读的基础上,行万里路,不仅对求学大有裨益,还能开阔人的视野,锻炼人的心性,提升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度,从而更好的完善自身。
花园中学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改变对优秀学生的奖励方式,以八年级作为试点,于5月18日,我们一批八年级的优秀学生前往北京进行研学实践。
北大自由深厚,学生感触颇多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百廿北大,学养深厚。校园里的建筑古朴迷人,人文气息浓郁,明媚的阳光与历史的厚重相互交织北京大学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学生最为感叹的,除了北大浓郁的自由的气息,还有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偌大的大厅里展厅众多,橱窗内陈列的众多丰富的展品,仿佛使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在五彩的灯光映衬下,这些古代的展品闪烁着神秘的光泽,那些精美的工艺品也熠熠生辉,映衬着同学们一张张惊叹好奇的面孔。
踏访白石故居,感受大师风范
齐白石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劈才胡同内跨车胡同十三号,一九二六年齐白石购置了这个院子,一直到逝世,他在这里住了三十余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笔如农田忙,砚田牛未歇”,就是他勤奋一生的写照。人们赞美他刻苦求艺,衰年变法追求艺术的精神,赞叹他义不市秦,卓立千古的高风亮节,赞叹他笔如农器,砚田未歇的勤奋。孩子们怀着敬意,离开了齐白石的故居。
观看话剧《伏生》,传承经典文化
19日晚,孩子们来到长安街旁的国家大剧院观看精彩的话剧表演—《伏生》。孩子们不仅真切的感受了话剧艺术的魅力,更真实的了解了“焚书坑儒”的历史,同时也被伏生身上的“文化担当”和“文化包容”感动。
伏生的“文化担当”,不仅仅在于他用奇特的方式将所有的儒家经典背在心中,更在于他为了保存这儒家文脉而所承受的牺牲亲情,忍受屈辱,装疯卖傻的艰难历程更可贵的是,坚守儒家文脉的伏生希冀的是“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文化景象。
走近清华科技,各自暗下决心
本次活动行程中最后一站,是前往清华大学进行参观,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进入李兆基大楼,感受清华实验室中顶尖的科技,在实验室指导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感受了科技的魅力,内心也受到极大的震撼,一个个暗下决心,回去之后,要更加勤奋,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北大清华在学生心中并不陌生,但是,此次北京研学之旅,真切的感受了北大清华的学术氛围,对学生而言,是享受了一次“行走的课堂”。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释放和成长,拓宽视野的同时,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吴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