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以往栏目>>龙文化>>课程文化>>文章内容
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1-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秀芬

背景描述

1999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正式启动,给新的课程开发体系带来了活力。

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旨在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课程开发模式。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已逐渐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实行的是国家课程,学校基本上不具有自己进行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环境氛围,在这种情形下,若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效果,首先必须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准确的定位,这其实也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问题。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传于中国很多地区。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传统,龙舞流传历史悠久,在汉代已有记载。龙舞运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项目。

实施民俗舞龙校本课程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展个性,发挥特长,挖掘和开发舞龙资源,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大促进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我校舞龙运动发展的特点:以社区带动,走进校园。

我校是一所新村学校,地处花园社区。花园社区是全民健身搞得很成功的示范社区,他们有老年舞龙队、腰鼓队、艺术团,而且在市里、省里的各项表演和比赛中都小有名气,05年我校成功承办了市“育苗杯”比赛,在开幕式上,社区舞龙队表演了他们的风采,得到了体卫艺处和各代表队的大加赞赏。20058月,我校校长以发展校本课程为先导,把社区舞龙队请进了校园,发展了校园舞龙队,在七年级中发展了六十多名学生参与到舞龙运动中来,很多没有被选中成为舞龙队的同学还三番五次向舞龙队管理的老师请求加入舞龙队,说明舞龙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主要做法

(一)寓舞龙运动于校园文化之中,舞龙文化熏陶学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舞龙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舞龙文化依托学校得以普及,依托校园得以弘扬,在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的时代,可使舞龙文化代代相传,鼎盛不衰。市里、校园里举办的活动中,均把舞龙运动列为龙头项目。

舞龙运动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历代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一种寄托及表达方式,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色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联系。

(二)以舞龙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校园健身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中学生健身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常以长跑、球类运动为主要形式,健身方法单一,健身兴趣不浓,缺乏锻炼热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国舞龙运动不仅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中学生和教师都具有健身价值。

从我校情况来看,在七年级中组建了六支舞龙队,两支教工舞龙队和一支锣鼓队,舞龙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学生健身活动的普及。一是舞龙运动激发了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由于舞龙运动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审美艺术性等特点,学生观赏舞龙表演后能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体验运动流畅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获得身心健康。二是舞龙运动激发了师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校园开展。

基本成效

在舞龙运动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学生全面健身活动深入人心,“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形成,学生已从单一的健身模式演变为科学的、多维的健身模式。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各队先后成立,校园体育人口不断增加,校园健身活动不断丰富。

我校在国庆长假期间开展了“寻龙”活动,共收全校小报1000份,有300份获奖,其中一等奖30份,二等奖90份,三等奖180份,参与率达到了62.5%

通过舞龙教学,不断提高舞龙精彩的技艺和演艺,在学校和社会各种大型活动中,我校学生组成的演出队,参加学校演出和社会实践活动, “中华恐龙杯”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元旦长跑开幕式中、“心手相连、汉藏联谊”共迎新年活动中均把舞龙精彩的节目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师生和远方客人的喜爱,从而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分析

(一)舞龙运动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教学改革正在加速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将逐步改变,尤其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给舞龙运动走进校园带来了机遇和活力。尽管舞龙运动是一项集体的运动项目,在我校处于开发阶段,但从长远前景来看,由于舞龙运动具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我校还专门开设了龙文化室,成立了龙文化俱乐部,有形舞龙与无形龙文化将相互结合形成龙文化研究系列专题,我校还有一个长远的设想,以点带面,以后在七年级中以班为单位组建舞龙队,然后班与班之间比赛,以后在校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展示。使其进入校园,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一个新亮点。

(二)舞龙运动形成的舞龙文化,将成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运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舞龙运动形成的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欢乐和幸福的象征。在当今中学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民族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致力于加深民族文化、民族网络和特色教育,寓舞龙文化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参与舞龙运动来认识健身价值,以参与龙文化研究来提高艺术品位。因此,舞龙运动形成之舞龙文化,将成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困惑

在实施民俗舞龙教学以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民间舞龙与教学本身存在着差异,把民间舞龙照搬照抄过来,是不适合当前教学需要的,但是发扬民间舞龙技艺,运用于教学中,是舞龙教学赖以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加以坚持。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关系,是校本课程逐步加深研究的难点所在。其次,舞龙的教学资料实在太少了,想购买相关的舞龙资料,确实难以查找到,恳请省、市、县教研室相应供给一些舞龙资料或提供购买书的信息,以便在舞龙教学实施中得到更好的深入的开展。

学校组织舞龙比赛

(此文发表在《希望月报》)

校舞龙队队在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

长跑比赛开幕式上表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