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以往栏目>>龙文化>>活动文化>>文章内容
校园文化在德育活动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1-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穆瀚均

“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它会把团队精神渗透到管理者意想不到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题记

自我校实施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来,不断挖掘以“做龙的传人,扬龙的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并将校园文化不断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对社会有用之人。

一、     校园文化在养成教育中规范人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一直是学校的头等大事。除了有相应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花园中学一日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可参照执行外,校园文化中的两句话则是养成教育中最能规范学生和影响学生的。那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抓小事,重细节”。其实两句话的含义是一样的,是一种提纲挈领似的话语,能不断规范学生在行为规范上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环节,在行为规范上要注重每一件小事。

我校地处城效结合部,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规范行为习惯并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下去,这一直是学校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地组织各种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一到的作用。但是如何让学生自己能意识到,让学生自己能纠正,校园文化中那两句话成了班主任和德育处对学生讲的最多的话。《中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学生要仪容整洁”,但具体怎么做,怎样是仪容整洁,《规范》上没有。因此我们“抓小事”,学生的指甲、头发,在校衣服的整洁、干净,这些我校都在不断地规范学生。乱扔纸屑、大声喧哗是“恶小”, 那么我们在养成教育中更不能“为之”。随身捡起纸屑,讲话、走路、摆放物品“三轻轻”、上下楼梯靠右缓行虽然是“小善”,但做到了也很了不起。

但学生穿着不整洁时,我们会把他带到仪表境前自我反思,细节注意了吗?小事做好了吗?制度、规范可以来约束学生,校园文化则同样可以从侧面来让学生在养成教育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抓小事,重细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学生心中的内在准则时,他们自然知道在平常的行为规范中应该怎样去做,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可以更简明扼要了。

二、     校园文化在班级建设中团结人。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种能统一全班学生思想,引起全班学生共鸣的文化或者理念,那么这个班级不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但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在实施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班级创建,并重点提出了各班要有班级口号。各班级围绕班级文化建设,从班容班貌布置、班级口号设想、特色班级创建、班级目标等几方面做了积极的动员。班主任在一开始对“班级文化”心存疑虑,我们通过“思想引领(每周班主任工作建议)——优秀示范(走出去看,引进来听)——行为反思(班级案例剖析)”等过程,让班主任们接纳了“班级文化”并欣然在班级中建议班级文化。从学生的讨论参与,再到班级中一点一滴的布置、融合,如今走进每个班级,从班容班貌的布置中就能感受到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个班级的口号,每个班级的精神,每个班级的文化。不再是以模范班级为统一的评价班级标准,只要有自己的目标、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为特色班级,“书香班级”、“绿色班级”、“象围棋班级”、“舞龙班级”等一批特色班级涌现出来。每一个班级经过这样一番文化的创建,学生怎能会不热爱这个为之付出很多的集体,怎么会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呢?相信当班级在全校、全年级面前高呼本班口号时,学生会是怎样的自豪而骄傲!

一个班级班风怎么样,这个班集体就会怎么样。好的班风怎么形成?这需要所有的班级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共同奋斗的经历。而从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班级文化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概括。有这样一个班级,七年级后期由于一些原因变成了一个“问题”班级: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上课纪律也让任课老师头痛。但自从八年级换了班主任,尝试着用“班级口号”这一简单的方法,班级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天这个班级同学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班高声呼喊班级的口号;每当有同学违反班级纪律时,全班同学也是先高呼班级口号;每当有同学获得表扬时,全班同学也是先高呼班级口号。在这样的氛围中,班级每一个同学都紧紧地与“口号”联系在一起,与“班级精神”联系在一起,班级也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班级又怎么能不团结、向上呢?

三、     校园文化在文体活动中锤炼人。

我校校园文化之一“六种精神”在学生文化活动中不断地影响学生,锤炼学生。花园中学“六种精神”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2010年的秋季运动会让每个花中人为之兴奋,为之骄傲。但这次成功运动会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花中人——老师、学生、员工在这次运动会的付出,在这次运动会中得到了锤炼。运动会开幕式的前夜下了一夜的雨,这一夜也让花中人纠结了一晚上。早晨六点半,总务处的主任们、工人师傅、体育组的老师们已经提前到了学校。天还下着小雨,可他们仍然按原定计划到校。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这样,是绩校工资吗?是那制度吗?是花中的那种精神!什么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这就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当得之运动会照常进行之后,很多同学自发地拿了拖把、扫帚到操场上清理积水,很多老师也一起帮着抬器材。“合作进取”在这一刹那不再是句空洞的口号,而真正地化作了行动。运动会上学生们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不断地奋力拼搏。有一位七年级 的女生,在跑八百米时摔倒了,当场外老师扶起她时,当班主任示意她不要继续跑时,她却继续一瘸一拐地跑了下去。虽然那时已落后其他选手大半圈,虽然她肯定是最后一名,她说的一句话让我们花中人都为之敬佩,“我是花中人,我不会输掉我们的花中精神的!”相信接下来的每一场活动,跳绳比赛、迎新文艺汇演会让我们每个花中人都得到进一步的锤炼。

四、     校园文化在专题教育活动中提升人。

校园文化之一—— “三名”教育开辟了校园文化沃土,引领每位学生健康成长。我校把三名教育作为一个德育的载体,纳入学生的必修课,旨在通过名曲播放,名作介绍,名画赏析,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拓展知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激起阅读、写作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在学科上渗透德育,从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我校的德育特色。“三名”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开设专门的校本课程——名著欣赏课。由富有经验的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此活动主要向全体七年级同学开设;开辟专门的社团如我爱名著俱乐部、小小画家社团和名曲社团,学生参加这些社团对某一名著部分段落(名篇)、名曲及名曲的欣赏;这一活动主要针对八年级的同学;开辟“三名”之窗和文化长廊,并且利用学校橱窗和楼道向学生分期介绍有关名著和名画;利用学校广播站和学校电视台利用午休和晚上放学时间向学生播放名曲和有关名曲的介绍;学生做有关教师设计的思考题,进行现场测试;以“三名”为主题的相关征文比赛、歌咏比赛。近年来,对三名”教育活动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活动,如:“三名”之声——校园广播站,用来介绍时政新闻、校园动态、名曲欣赏;“三名”之爱——校园爱心义卖会,每学年结合生命教育开展爱心献他人的活动;“三名”之诊——阳光工作室,对心理存在问题或是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三名”之歌——花中校园大合唱比赛,围绕民族精神月开展唱革命歌曲的集体合唱比赛;“三名”之行——综合实践活动,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开展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三名”之星——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在每年年末开展各种特长生的评选活动;“三名”之能——校园技能比赛,在校园文体节上开展器乐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

同时在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我们还将学校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三名”教育结合起来。比如9月份的主题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校在设计德育活动时将“三名”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开展了分层次、分年级的活动。七年级开展了“讲英雄,颂精神”讲故事比赛(欣赏名画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八年级开展了民族精神大讨论(从名著中找寻民族精神)九年级开展民族精神辩论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并把这些优良品质付诸行动,情操得以陶冶,品质得以提高。

不管是每一个小项目的教育活动,还是每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三名”教育,用书香墨香、大家风采、名家作品来引导学生过有情趣有追求有品位的生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