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与黑》有感
读了法国作家同汤达的《红与黑》后,对于于连,我总觉得要说点什么。
人们都说于连是个野心家,“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是常乐,一定会很痛苦”可我倒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人往高处走”这一生活逻辑的典型人物,“一个波拿巴灵魂的后裔”,两者的区别在于波拿巴成功了,而他失败了。
叶圣陶曾说过“苦水胜过白汤,痛苦胜过无聊”如果陶渊明没有“误落尘网中”的觉悟,也享受不了“种豆南山下”的怡然。那么,对于出生木匠之家、地位低下的于连来说,往上爬肯定比消沉堕落、一事无成来的好。
于连的所做所为可能是伤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可以说为了达到目的,他用的手段并不光彩,但在那个等级森严、世袭控制下的社会里,穷人要飞黄腾达确实要比登天还难。尽管如此,但他这比那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人善良的多、可爱得多。甚至他懂得忏悔,“而他的忏悔不是出于一个教士的本能,而是处于心灵的引导”
他本可以苟且地活下去,但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在法庭上再三忏悔自己的过错,于是才造就这样一个相当悲惨的结局,可也为他罩上了“人性”的光环。
我们不管作者创作的这不小说的目的是什么,但我只想成为一个英雄、一个残缺的英雄而叹息。正因为他的残缺才让我觉得他的真实,并给予我生动的感受,他不是一个完人,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当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播出时,我认为它至少有一点做的很成功,那就是保尔并不是样样都让人可圈可点的所谓的“完美的人”。
我欣赏和景仰这个在理想的与现实冲突中挣扎的于连,一叶在浪尖上颠簸的小舟,至少他拥有弄潮的勇气,即使莽身于大海,其行为也很悲壮,其形象也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