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活动:《我们家的男子汉》同题异构研讨
发布时间:2015-0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路萍、王慧敏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逐渐成长变化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4.感受作者对男子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畅谈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谁能被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能简要说说他的可贵之处吗?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欣赏的男子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气度和风范,不同的品质和性格,令人可敬可叹。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心目中也有一个男子汉,通过预习,想必大家也知道他是谁了吧?

 

二、走近我们家的男子汉

1.一生朗读文章前三段,说说作者对小男孩有着怎样的称呼?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概括具体的事件或者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出小男孩的特征。

要求: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小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板书学生找到的小男孩的特征,刻意的把孩子气的一面和男子汉的一面分开来写)

    3.了解了小男孩的这么多性格,你喜欢他么?喜欢哪一点?(完善板书)

我们的小男孩,在他身上有着同龄孩子所共有的稚气的一面(贪玩,爱吃,顽皮……),但是他又具备了很多男子汉的特征(坚强,勇敢,独立,沉着,有判断力……),所以说,有志不在年高,不管你年龄大小,只要你具有这样一些优秀的品质,你就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以文章的题目为《我们家的男子汉》。

 

三、感受作者对男子汉的丰富情感

    男子汉的成长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作者对他的感情如何呢?

揣摩:作者使用这样的题目,这其中蕴含着她对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语句。(喜爱,欣赏,期待,祝福)

 

四、身边的男子汉

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人能被称为男子汉?简要说说其人其事。

 

五、教师寄语

    尽管我们现在不够高大,也没有强壮的体魄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我们要坚信,不管我们年龄大小,不管我们地位如何,只要我们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乐观进取,追求积极的人生,就一定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男子汉!

 

 

 

 

 

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上,通过两条线索来实现三维目标,首先一条总线是“心中的男子汉——我们家的男子汉——身边的男子汉——我和男子汉”的思路,其次是通过分析小男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谋篇布局,来理解作者所写的这个男孩是一个逐渐成长的男子汉的形象。

整个课堂还是比较流畅的,只是留下遗憾的地方在于处理作者对于小男孩的情感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

我们家的男子汉

 

课题

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

年级

七下

姓名

王慧敏

日期

2013.3.14

教学背景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当代女性作家王安忆描写小外甥的一篇文章,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七下第四单元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给同学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童年生活,本文接近现代儿童生活,语言平实易懂,着重点放在小男孩的个性分析上。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反复阅读,学习作者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去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②通过分析课文语句,学习文中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③能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线索,寻找“男子汉”成长的轨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朗读,理解全文,通过课堂讨论、分析,能从课文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同学们感受成长,培养独立、坚定的品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文中小男孩性格分析。

2.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男子汉”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课件:(图像、音像资料)

收集身边表现男子汉性格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

 

 

 

 

 

 

 

 

 

 

 

 

 

 

二、教学

 

(一)

可爱

小男孩

 

 

 

 

 

 

 

 

 

 

(二)

刚强

男子汉

 

 

 

 

 

 

 

 

 

 

 

 

(三)

寻找

男子汉

 

 

 

 

 

(四)

结语

 

 

 

 

 

 

 

 

 

(五)

作业

 

很多同学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在他(她)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过他(她)的举动呢?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小女孩真的很可爱,如果每天跟她在一起,可很生活会变得很有趣味。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可爱的小男孩吧,他能让我们快乐起来。

 

出示课题

 

快速浏览课文,导找相关信息,进行圈点勾画,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可爱的小男孩在作者眼中却是一个“男子汉”,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男子汉”呢?文中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吗?为什么?

 

 

 

 

 

 

 

 

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富有“男子汉”气概的男孩、甚至女孩,你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位?

 

 

文中的小男孩在我们眼里只是很纯真、很可爱的一个小男孩,而在家里长辈的眼里,却已经慢慢长成了个有担当、遇事沉着、负责任、独立的男子汉,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从课文中读出了成长的味道,读出了一个家长对亲人的关爱。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男孩,正在安徽老家上七年级,学到了这篇课文,你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构思,给作者写封信,告诉她你的感受。

 要求:1. 注意格式规范

   2. 200300

 

   

思考、寻找记忆

 

 

 

 

 

 

 

 

 

 

 

 

看书、勾画、

思考、标注

 

吃饭很爽气

想去少林寺

跟妈妈一起攻击爸爸

爸爸无所不能

飞快努力地喝橘子水  

幼儿园里的仪式

 

 

 

 

 

 

 

崇拜父亲

不愿让人搀他的手

独立地去买东西

从不为一些小事哭

尤其不为挨打哭

坦然接受现实

挤火车回安徽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看法,能把课文内容与身边事实联系起来,使“成长”这一概念变得更加真实。

 

 

 

 

倾听、思考、回味

 

 

 

 

 

 

 

 

 

 

 

 

课后完成

 

 

 

引出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看到小男孩可爱的一面。并能分析小男孩的可爱:爱吃、怕死、追风、幼稚、孩子气……

 

 

 

 

 

 

 

指导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后两个部分,小男孩一天天长大,性格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男子汉”的特征。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男子汉”的理解而去剖析小小“男子汉”

 

 

 

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思维发展,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课文

 

 

 

 

 

 

 

 

 

 

 

  检验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2分钟

 

 

 

 

 

 

 

 

 

 

 

 

 

 

 

18

 

 

 

 

 

 

 

 

 

 

 

 

 

 

 

10

 

 

 

 

 

 

 

 

 

 

 

4+10

 

 

 

 

 

 

 

 

 

 

 

 

 

 

 

 

 

 

 

1

               

 

课后反思:

 选择《我们家的男子汉》作为课题,完全是出于对课文的欣赏,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纯真顽皮的小男孩慢慢发展成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小小男子汉的成长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男孩的喜爱与期盼。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男子汉”内涵的理解上,教学板块从“课文中的男子汉”到“生活中的男子汉”再到“我们班的男子汉”,使学生能够理解“男子汉”三个字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应该是指一种坚强的品质、一种独立的人格、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气魄。在上课过程中,自己也意识到有一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充分,教学语言还有一些拖沓,课内材料的引用以及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如果问题设计得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操作性,学生的可能会更有收获。总之,教学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