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iǔ nüè zì lài jì
发( ) ( )待 ( )情 万( )俱( )
qù shū zhāng tuí záo
面面相( ) ( )忽 相得益( ) ( )唐 确( )
二、默写。(20分)
1、山光悦鸟性, 。 ,但余钟磬音。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 , 。”两句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在她没来以前,……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 ,成为
,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4、现在,先生是死了! ,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5、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
三、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的错误。(10分)
①星期天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游览天目湖。
②刚八点,我们就来到了天目湖畔的旁边,同学们纷纷谈起昨晚精彩的电视节目。③我们乘游船来到湖里山公园,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爬山,才爬了五分钟,张三同学就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④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⑤几个同学主动上前谗扶他。⑥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⑦站在山顶向下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
1、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改正。 改成 。
2、句 与语段中心意思不符,应删去。
3、语段中有一处重复,可将 删除。
4、句③中有搭配不当之处,请将 改成 。
5、语段中有一处句序不当,句 与句 要交换位置。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一面》中的有关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3、最后一段抓住人物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等刻画,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4、“一元八角!”不用陈述语气,而用感叹语气,是什么原因?(2分)
5、文中“瘦得教人担心”能否改成“非常瘦”?请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有关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如果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选段内容,你能完成以下填空吗?(2分)
上联:小顽童不适诗书味,索性乱念几声
下联: 圣贤意,何妨 一番
2、学生读书,“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先生读书,“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作者为什么这么写?(2分)
3、请对“先生”作一个评价,力求客观全面、有理有据。(4分)
五、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阅读《赵普》,完成下面的问题(1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寡学术( ) (2)阖户启箧( )
(3)既薨( ) (4)卒用其人( )
2、翻译下列句子。(任选两句)(4分)
(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3、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2分)
答:
(二)阅读《七录》,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裂),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钞已朗诵一过( ) (2)以故名高一时( )
2、选择叙述有错误的一项。(3分)( )
A、“日沃汤数次”的意思是:每天用热水洗好几次。
B、“如是者”中的“是”和现代汉语中的“是”意思相同。
C、书斋取名“七录”的意图:记录自己求学时的勤奋刻苦,同时也是表明自己成功的经验,以勉励他人。
D、“钞”是一个通假字,同“抄”。
六、按要求完成小片段。(25分)
任选自己身边某个人的某件事写一个小片段,着力凸显此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字数在100字左右。
要求:1、至少用三种描写人物的方法。2、语句通顺。3、字迹工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