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刘正奎)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正奎

摘要: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活动,是需要教者精心设计的,只有扣住文本内容的互动才会生动而有质量,学生参与的激情来自教者的赏识激励,同时课堂环节的合理,教者的适时调控,才不会使学生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

关键词:互动  文本  激励  设计  调控

工作这么多年,自己上了不少的公开课,也听了很多的公开课,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一节沉闷的课,不但学生毫无收获,而且对于听课老师来说是一种煎熬,反之,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的收获也会很大,同时对于听课教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刚刚参加工作,我的师傅就告诉我: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照亮心灵的职业。我向往那些名教师的课堂,听他们的课总会有一种如沫春风之感,课堂充溢着智慧,再与他处重如轻的操作技巧和亲切自如的教态教风浑然天成融成一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在今年的二月份有幸开了一节市级公开课,结合自己平时的听课和上课的感受,以及这次开课的准备,对于上课有了自己的感想,上语文课不容易,上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更加不容易,课堂的精彩离不开学生的互动,那么互动应该注意哪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立足文本,互动的前提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上课时令学生讨论,由教师做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但是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准备得充分,如果准备得不充分,往往会与虚应的故事的集会一样,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教师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得不再要学生发表什么,只得自己一个人滔滔地讲下去。”记得张志公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其实两位前辈在告诉我们立足文本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文本知识熟悉,才可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在正式上公开课《曹刿论战》之前,我拿一个班级来试上,因为考虑到是一节市级公开课,不能让课堂气氛沉闷,我考虑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匆匆梳理完文章的层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淡化处理了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来拍这部戏,你会重点拍哪场戏?我的问题一抛出,课堂立刻活跃起来,经过2分钟的小组交流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开始展示自己的“导演能力”了,有的说重点拍战前君臣对话,原因是为了显示曹刿的口才好;有的说重点拍战争场面,因为现在的观众喜欢看战争的大场面;也有人说拍战争给人的思考,大部分同学赞同拍战争的场面。总之,气氛是异常的热闹,甚至还没有等回答问题的同学讲完,下面的同学就急于补充自己的看法,课后我就反思,为什么课堂热闹有余而精彩不够呢?关键是学生没有把握文本,完全偏离了文本,这样的热闹场面可能对于开课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真正学到什么呢?其实《曹刿论战》,关键在于“论”,那么站前和站后的分析,正好体现了“论”,体现了曹刿的智慧。我课后重新设计了这个题目:请根据文本内容,如果你是导演,你将重点拍哪场戏,为什么?并且,在课上要求同学踏踏实实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花了一定的时间重点解决了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实践证明,这样设计,在正式上课时,同学的答案不像试上的那个班级那样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在试上的时候,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时间比较短,学生还没有读熟,文言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都没有看完,就抛出一个问题来提问学生,现在想来,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如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要想你的课上得精彩,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这是互动的前提,带领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的感受中感到趣味,获得提高。

二、          赏识激励,互动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朦朦胧胧中记得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一位聋女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本人也成了聋儿学校的校长,并创建了“赏识教育法”。他这样说——为了唤起女儿的无限潜能,我让她每天找到自己是天才的感觉。由于早期识字,女儿特别喜欢读书,每当女儿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我并未将书没收,而是鼓励她说:“天才儿童的行为第一条就是看书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就符合第一条,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女儿眼睛一亮,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女儿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他的女儿8岁时,在“赏识教育法”的鼓励下,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用这种方法,他使女儿在小学跳了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由此可见,赏识激励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九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那么这对于上公开课而言,可是一件不太好的现象,于是我在上课前的大约两个星期来尝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课堂上适时采取赞美的方法,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我的答案最精彩”“我最有勇气”的心态中听课,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采用分层教学,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且大加赞美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乐于上我的语文课,也非常愿意在课上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是啊,“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寻找闪光点,放大优点,千万别做教育的蠢事,别忘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公开课那天,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我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同学们非常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后三个环节都是根据文本内容应聘编剧、演员和导演。所有的这些环节都是要学生来参与的,我留给学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还有赏识的目光,激励的语言,真诚地告诉学生:“你能行!”教室中一片热闹的景象,没有出现冷场,赏识赞美起了作用。

我们要深深记住孔子说过的那句话:“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我们也要深深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三、          精心设计,互动的保证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说: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处理具有争议性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习者的标准和质量负责。

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的时候,无论是导入,还是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我的导入:(由小品台词导入)我觉得人的一辈子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因此我觉得人要有追求,我想拍一部山寨版的电影《曹刿论战》,今天想从在座的同学中招聘一些演员以及一些工作人员,大家愿意帮助吗?我班级的学生的胆子比较小,不敢发言,我精心设计的这个导入,既活跃了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情,为他们能够自由的在课上发言做好准备。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华教授说:“别忘了教师也有‘听觉功能’,学生也有‘口头语言’,我们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倡导教师在课堂上真诚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解释,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把《曹刿论战》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把它编成三个招聘广告的形式,如:

招聘广告一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编剧一名,条件:熟悉剧本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生动地复述情节;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2009226                                                                               

(请大家对照招聘条件,自己先在下面试着讲讲。同时请大家做好评价准备)

招聘广告二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能够出演曹刿和鲁庄公的演员各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阐述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2009226  

招聘广告三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导演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确定本电影主题,设计几场重点戏;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2009226 

应聘表

我应聘              (角色)。

我会着力表现他的                                     (性格),

从文中                                                          

                                                  ,可以看出。

应聘人          

                                         2009226

这样设计的好处,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而这三个环节的难度是逐层深入的,可能个体的学生是解决不了的,是需要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的,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来参与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很是热烈。课堂讨论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一些语文水平不高、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讨论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次与他人交流、合作、竞争的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

比如布置的课后作业:

1、请大家仿照第一单元戏剧的写法,我们把曹刿论战》编写成剧本。

2、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强齐呀?

这样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此外还应该实施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信心。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实,课堂上的一些问题的设计,是有难易之分的,在课堂教学中,像那些比较容易的,就可以找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参与,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有难度的问题,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共同提高。

我相信叶圣陶说的那句话:“无论何种课堂形式,语文教学追求是永恒的,那就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因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智能发展的程序设计师和施工员,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病患的处方医生,是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或陪练。

四、          适时调控,互动的质量 

莫克利特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点燃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类的伟大来自思想。”毋庸置疑,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一节高效优质的课,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但是,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储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完老师所布置的问题,得出完美的答案,是不太现实的,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差,在辩论分析时会出现偏激,甚至固执己见,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既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效率,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难免会有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当学生回答问题失误而导致全班哄堂大笑时,老师应该巧妙抚慰其自尊心,同时应该用得体的办法控制局面,最最忌讳老师也跟在学生后面一起取笑。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得到保护,才会老师一同完成课堂教学。如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能够出演曹刿和鲁庄公的演员各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阐述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有个学生竞聘的理由就是觉得自己和曹刿长相有点像,引起大家的大笑,后来,我鼓励他的勇气以及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提醒他要注意看清问题,以文本为主,同时平息了大家的骚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情绪低落时,老师应该调节教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看法要支持、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感受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机勃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比如我的三个环节,都是以招聘广告形式,而且趣味性很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实践证明,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听课老师评价很高。

以上只是我在上课时对于“互动”的一点自己的看法,虽然来自实践,,但是想法可能还是比较幼稚的,恳请批评指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