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活动,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学生参与的激情来自教者的赏识激励,同时课堂环节的合理,教者的适时调控,才不会使学生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分层教学以及教师转变角色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排 激励 调控 分层 转变
背景
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2009年5月起,常州市先后出台《关于严格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减负增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学生“减负”出台了“五项严规”,即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禁利用假期违规补课;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要求我们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语
想教的精彩,要会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说: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处理具有争议性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习者的标准和质量负责。
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的时候,无论是导入,还是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我的导入:(由小品台词导入)我觉得人的一辈子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因此我觉得人要有追求,我想拍一部山寨版的电影《曹刿论战》,今天想从在座的同学中招聘一些演员以及一些工作人员,大家愿意帮助吗?我班级的学生的胆子比较小,不敢发言,我精心设计的这个导入,既活跃了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情,为他们能够自由的在课上发言做好准备。
著名语文教育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把《曹刿论战》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把它编成三个招聘广告的形式,如:
招聘广告一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编剧一名,条件:熟悉剧本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生动地复述情节;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请大家对照招聘条件,自己先试着讲讲,同时请大家做好评价准备。)
招聘广告二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能够出演曹刿和鲁庄公的演员各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阐述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招聘广告三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导演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确定本电影主题,设计几场重点戏;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应聘表
我应聘 (角色)。
我会着力表现他的 (性格),
从文中
,可以看出。
应聘人:
这样设计的好处,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而这三个环节的难度是逐层深入的,可能个体的学生是解决不了的,是需要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的,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来参与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很是热烈。课堂讨论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一些语文水平不高、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讨论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次与他人交流、合作、竞争的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
比如布置的课后作业:
1、请大家仿照第一单元戏剧的写法,我们把《曹刿论战》编写成剧本。
2、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强齐呀?
这样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活动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敏感度,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活动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情绪进入亢奋状态;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遐想,把他们积极的探索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大诗人、哲学家尼采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课堂中的表演指教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某一角色,模拟某一情境,以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对文本的把握也会深刻透彻。
想教的精彩,要学会赏识激励
朦朦胧胧中记得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一位聋女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本人也成了聋儿学校的校长,并创建了“赏识教育法”。他这样说——为了唤起女儿的无限潜能,我让她每天找到自己是天才的感觉。由于早期识字,女儿特别喜欢读书,每当女儿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我并未将书没收,而是鼓励她说:“天才儿童的行为第一条就是看书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就符合第一条,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女儿眼睛一亮,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女儿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他的女儿8岁时,在“赏识教育法”的鼓励下,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用这种方法,他使女儿在小学跳了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由此可见,赏识激励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我们要深深记住孔子说过的那句话:“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我们也要深深记住
九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那么这对于上公开课而言,可是一件不太好的现象,于是我在上课前的大约两个星期来尝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课堂上适时采取赞美的方法,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我的答案最精彩”“我最有勇气”的心态中听课,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采用分层教学,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且大加赞美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乐于上我的语文课,也非常愿意在课上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是啊,“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寻找闪光点,放大优点,千万别做教育的蠢事,别忘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公开课那天,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我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同学们非常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后三个环节都是根据文本内容应聘编剧、演员和导演。所有的这些环节都是要学生来参与的,我留给学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还有赏识的目光,激励的语言,真诚地告诉学生:“你能行!”教室中一片热闹的景象,没有出现冷场,赏识赞美起了作用。
关爱创造奇迹,积极的鼓励能够为课堂营造美好的境界。一抹微笑、一次抚摩、一个眼神,只要包融真情,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该表扬的绝不吝啬,该高歌的绝不低调。情感的滋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会乐其业。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极具亲和力的语言,老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与肯定的评价。
课堂教学除了应了解师生这一对主导和主体的情况之外,还应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师生教学氛围的营造及师生互动“磁场”、学生学习的特定心理进行把握,这些无形的但却是真实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因素往往能够左右教学的成败,这也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必须面对的。
想教的精彩,要学会适时调控
根据调查研究,初中生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只在30分钟左右,而且,学习时间越长,学生消除疲劳的时间也越长。而面对没有兴趣的学习内容,注意力稳定的时间还要短。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与教学节奏,并能够灵活地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适当放松,以饱满的学习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切不可责怪、训斥甚至辱骂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资源”的构成者与生成者。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类似的每一个契机,从而最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与合作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始终关系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复杂过程。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适切的活动情境能够撩拨学生的“情弦”,诱发其积极情感参与、内在的思维参与,使学生在适宜的情感磁场中,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实现高参与度,而高参与度必定能够导致高发展度。
莫克利特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点燃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类的伟大来自思想。”毋庸置疑,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一节高效优质的课,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但是,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储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完
在课堂上,难免会有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当学生回答问题失误而导致全班哄堂大笑时,老师应该巧妙抚慰其自尊心,同时应该用得体的办法控制局面,最最忌讳老师也跟在学生后面一起取笑。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得到保护,才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情绪低落时,老师应该调节教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看法要支持、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感受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机勃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比如我的三个环节,都是以招聘广告形式,而且趣味性很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实践证明,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听课老师评价很高。
想教的精彩,要会分层教学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给每个学生信心。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讨论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一些语文水平不高、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讨论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次与他人交流、合作、竞争的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其实,课堂上的一些问题的设计,是有难易之分的,在课堂教学中,像那些比较容易的,就可以找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参与,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有难度的问题,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共同提高。
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我相信叶圣陶说的那句话:“无论何种课堂形式,语文教学追求是永恒的,那就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因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智能发展的程序设计师和施工员,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病患的处方医生,是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或陪练。
想教的精彩,教师要会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变成“驯兽式”的学习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他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将不再起主导作用,而只是一种从旁协助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手和管理者”。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从“教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要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提高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精彩,需要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从此喜欢学习,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