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以及我校积极推进有效课堂的形势下,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应该始终贯穿整堂课。其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避免了 “公式化”、“概念化”的语言讲解,把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一环扣一环,从中也把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意识:在阅读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善于从不同的视点来分析阅读内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的辨证的理解。课堂不仅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全文以“论战”为重点进行选材与剪裁,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论战”部分(一、三段)写得详,作战部分(第二段)写得略。“论战”部分紧扣一个“论”字,详细写曹刿的言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验,这反映曹刿的“远谋”──高明的战略战术。作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个“未可”与“可矣”的英明决断,突出他在战场上的“远谋”。作战部分(第二段)的叙述为第三段的“论”作铺垫,第三段的“论”就是根据两个“未可”与“可矣”展开的。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脉络井然。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生字词。
(2)采用学生应聘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导入: (由小品台词导入)我觉得人的一辈子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因此我觉得人要有追求,我想拍一部山寨版的电影《曹刿论战》,今天想从在座的同学中招聘一些演员以及一些工作人员,大家愿意帮助吗? 二、复习重点字词的解释,以及句子的翻译。 (投影出字词,以及句子。) 三、 分析课文 1、招聘广告一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编剧一名,条件:熟悉剧本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生动地复述情节;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2、招聘广告二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能够出演曹刿和鲁庄公的演员各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阐述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曹刿:远谋 鲁庄公:鄙、英明 3、招聘广告三 本剧组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聘导演一名,条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确定本电影主题,设计几场重点戏;其他不限,待遇面议,非诚勿扰。 山寨版《曹刿论战》剧组 我们小组推荐我来应聘导演,如果我来做导演的话,我会—————— 三、老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很好,下课后我们进行拍摄吧。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仿照第一单元戏剧的写法,我们把《曹刿论战》编写成剧本。 |
听一听 准备参与课堂 字词同学齐翻译,句子指明同学翻译。 请大家对照招聘条件,自己先在下面试着讲讲。 同学应聘 同学评价 请大家拿起课本,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应聘表 请大家拿出应聘表,根据要求填写。 大家填好之后,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总结两个人物形象 根据要求,同学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推荐代表出来交流。 学生评价 根据总结回忆 完成作业 |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习基础知识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再读课文,深化内容理解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加强巩固 |
六、教学反思
按照以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就是让同学们读读,译译,教师再串讲全文,这样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做法对于一节市级公开课来说是不行的,缺少创意,听课教师不是来学习文言文内容的,而是来学习你的独特之处的。传统的教法就是把曹刿的“远谋”充分挖掘一番,再与鲁庄公的“鄙”对照一下,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这篇课文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这是一篇重点篇目,怎样让学生学得比较扎实,我决定让学生对此课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课标的要求,要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的三个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文内容,又有创新,学生要想能够应聘成功,必须对内容了如指掌,这样可以省却了教师的字词讲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内容。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