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吴路萍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路萍

七颗钻石·快乐王子

--------《七颗钻石》、《快乐王子》阅读教案

花园中学  吴路萍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课时:一课时

1、能通过预习,自读课文,概括出两篇文章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2、细读课文,能通过用圈点勾画和讨论的方法,比较分析文章内容,了解童话的特色;

3、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心;

4、能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进行拓展训练。

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            教学步骤:

步骤

教师

学生

1、导入

(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童话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清新的,犹如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也好似清晨的露珠一般晶莹,那梦幻的童话世界从来没有让人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退色掉它美丽的光环,而是给人以美好的回忆。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为我们插上了记忆的翅膀,把我们带回到童话故事般的儿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两篇优美的童话。

看,听,回忆

2、整体

   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

 

在预习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组织语言。

组织回答,评价。

 

 

感受了两则曲折动人的童话故事,老师不禁想到,为什么不同的作家所写的童话都能如此吸引我们呢?接下来我们来探寻一番。

 

3、问题探究

  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1)再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2)先自己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组内讨论后的观点。

提示:

①主题思想

②故事情节的构思

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④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巡视,组织回答,评价。

明确:

主题:都是歌颂了爱心,奉献,真善美

构思方面:都用丰富的想象构思情节。

修辞方法:夸张,比喻,拟人

人物描写方面:动作

              心理

              神态

              语言(快乐王子)

 

 

小结并过渡

 

听完同学们的分析,老师顿时明白了,其实这两篇童话真正吸引我们的也正是童话的特色之所在啊,那么童话具体有哪些特点呢,老师作了一点归纳。

明确: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面向的不只是儿童,还有成年人。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构思文章情节,从而达到反映生活,净化心灵的作用。童话故事往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并能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人入胜,让我们在童话的美妙境界里自由翱翔,感受人类真、善、美的一面。

 

的确,我在阅读这两篇童话的时候内心总是涌动着一种感动,感动于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于王子的善良,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呢?

听,适当记录。

4、精读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或语句,有感情的朗诵出来。并说说理由。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选择优美文段,朗诵。

 

组织学生阅读,评价。

组织其他学生评价。

过渡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觉得此时感动我的已经不单单是故事的情节了,同时还有涌动在同学们内心的浓浓的情感。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来为文中这两位充满爱心的主人公描绘一幅更美丽的图景吧!

5、拓展

   延伸

情节一:细读《七颗钻石》中小姑娘找水的情节,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噩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情节二:在《快乐王子》中,文章的结尾提到了王子的那颗铅心在炉子里熔化不了,最后被扔在一个垃圾堆上,和那只死燕子躺在一起,它们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思考,习作,朗读。

听,评价。

要求:任选其中的一个情节,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进行发挥想象,不少于100字。

巡视,组织交流展示,评价。

6、总结

听完了同学们朗读的东西,我感觉到流露于你们笔端的不再是僵硬的文字,而是浓浓的爱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真、善、美。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世界将是一片黑暗。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懂得了什么是温馨;因为有了爱心,我们的心灵才不会孤单。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更应该懂得对别人要付出爱心,自己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就像我们常说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听,再悟情感。

7、作业:

1.阅读优秀的童话故事,并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2.写一次自己得到或给予别人爱心帮助的经历,并说说内心的感受。

记录作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