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一面》教学设计——吴路萍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一面》教学设计

 

                                                   花园中学    吴路萍

 

 

《一面》

 

第 一 课 时

 

预习要求

                       

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情况;                  

3、梳理课文情节,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细读文章的基础上,能较准确地感知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几处外貌描写并说说它们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能说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谁说的吗?这首诗也正是对鲁迅先生人格的真实写照,结合你们所搜集的资料,说说你们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的呢?今天,同样有一位与先生素昧平生的进步青年阿累,从一个生活的细节中给我们讲述了我们所不了解的鲁迅先生。

 

学生思考问题,并作简要回答。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注意记叙文六要素)

明确: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

事件的人物:“我”,鲁迅,内山先生

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经过:“我”看中一本书,但是钱不够,鲁迅与“我”交流并赠书给“我”。

结果:一面之缘使我受到鼓舞。

本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在先生的推荐下,“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本书,使“我”受到鼓舞,也被先生的人格感动。

学生阅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听取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做相应的记录。

三、再读课文

1.在“一面”之交中,“我”与鲁迅先生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加以解释。

(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明确:

鲁迅先生:  态度温和,平易近人,关心青年,正直慈祥,爱憎分明,谦虚无私,尊重他人,心胸宽广……

“我”      爱读书,进步青年,珍惜时间,追求光明,对鲁迅先生信赖、崇敬,坚强……

 

2.文中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其中最生

动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边阅读边做好批注,积极参与小小组讨论,并提出见解,最后供全班交流。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最生动:外貌描写

四、精读课文

1.在文中找出哪几小节是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分别写了哪些方面?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补充常用的观察顺序给学生)

(提示:习惯性的动作描写也属于神态)

视角

外形

衣着

嗜好

脸色

头发

胡须

顺序

 

 

 

 

 

 

 

 

 

 

 

 

 

 

 

 

 

 

 

 

 

 

 

 

 

2.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写他的“瘦”,但精神却很好呢?

(提示:通过头发、胡须,包括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可以从中得到什么?)

明确:①突出了鲁迅先生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②鲁迅为革命工作日夜操劳以及生活的俭朴;③鲁迅先生的坚毅、顽强也可以理解为他与黑暗的旧社会作斗争,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

 

3.为什么一直说“瘦得教人担心”?

明确:工作认真,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和人民大众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所以“我”才没有在狼犬黑暗的社会说出鲁迅先生的名字)

 

4.“我”作为深受关怀的人民大众的一员,对鲁迅先生是什么感情呢?

明确:敬仰,爱戴,崇拜,感激……

 

 

学生阅读课文,分别从文章的第31932自然段找到相关的描写,并独立完成表格。(写作顺序: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

 

 

学生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先生一贯的为人、他的思想等方面来体会这一描写的作用。

 

 

 

 

这两道题目,学生尽量自己融入到那种氛围中,把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连成一体,感受“我”对先生那不可言传的情感。

五、小结:

指名学生完整概括鲁迅先生的特征及他的崇高人格。

 

 

其他同学听,补充

六、课后学习

    正因为鲁迅先生的这种舍身为民、一心为国的精神,他成为了我们前进行列里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文章第36自然段,说说你对“同志”、“朋友”、“父亲”、“师傅”的理解。

 

 

记录,课后思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