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写
1.居高声自远, 。
2.谁怜一片影, 。望尽似犹见, 。
4.相呼相应湘江阔, 。
5.荷叶罗裙一色裁, 。乱入池中看不见, 。
6.移舟水溅差差绿, 。
7.惟有绿荷红菡萏, 。此花此叶长相映, 。
8.无情有恨何人觉? 。9.旋折荷花剥莲子, 。
10.予独爱莲之 , , , ,
, , 。
11.予谓菊, ;牡丹, ;莲, 。
12.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13.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
14.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
15.无意苦争春, 。16. , 只有香如故。
17.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将军百战死, 。
18.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
19.妇姑荷箪食, 。 ,丁壮在南岗。
20.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
21.右手秉遗穗, 。
22.吏禄三百石, 。 ,尽日不能忘。
23.醉里挑灯看剑, 。
24 , 。沙场秋点兵。
25.马作的卢飞快, 。
26.了却君王天下事, 。 !
28.软泥上的青荇, ;在康河的柔波里, 。
29.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0.那榆阴下的一潭, ,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1.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32.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
33.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
34.日暮乡关何处是? 。
35.晨兴理荒秽, 。
36.衣沾不足惜, 。
37.虎因喜,计之曰:“ !因 , , ,乃去。
39.柳宗元的《三戒》中,除了课本中所选的《黔之驴》,另外两篇分别是:
43.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44. ①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⑩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康桥附近的拜伦潭引发了诗人徐志摩美丽的梦,他写道:“ , , ; , 。”,于是他荡舟寻梦:“ , ; , 。”
46.莲花是美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这样描述其姿态:“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李商隐的诗句“ , ”写尽了莲花与莲叶相映之美,郑谷的诗句“ , ”写出了莲叶的香美;莲花之果——莲子更是清香诱人,苏轼有诗为证:“ , 。”而陆龟蒙的诗句“ ? ”则写出了白莲的情态美。“ , 。”更成为莲花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的象征。
47.梅花是美的,美在其精神。陆游笔下的寒梅敢于傲霜斗雪,却是寂寞而又饱受摧残的,正如其诗中所写:“ , 。 , 。”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是坚强不屈的,“ , 。”但两位诗人都赞美了梅花的美好品格——不争春,毛泽东写道:“ , , , ”;陆游是这样写的“ , , , 。”
48.康河边的草木是美的,那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真是美艳无比的,诗人徐志摩写道:“ , ; , 。”就连康河里的水草也是那样诱人,诗人这样描述:“ , ; , 。”
49.塞外的荒漠,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王维的诗句“ , 。”正是这一特征的最好写照。
50.边塞的夜晚,寒气逼人,月冷霜重,正如《木兰诗》中所写“ , 。”
51.北国的风光,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概括是“ , 。”登高望远,看到了 , ; , 。 , , 。”
52.蝉在虞世南的笔下是“贵”与“清”的统一,其叫声响亮且传播极远,正如其诗中所写“ , 。”
53.孤雁是执著念群的,《孤雁》一诗中“ , 。”写出了其执著的行为,而“ , 。”则写出了其念群深切的心理。
54.郑谷在诗中这样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 , 。”鹧鸪的叫声悲切,催人泪下,正如诗中所写“ , 。”
55.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其外形是“ ”,其叫声也挺可怕的,柳宗元曾这样写“ , , , ,甚恐。”但它面对敌人却是软弱无措的,其行动只有“ ”。真是 (填一成语)。
56.老虎是机智勇敢的,面对貌似强大的敌人,它终于战胜了恐惧心理,开始了“识驴三步曲”:第一步,“ , 。”;第二步,“ , ,终不敢搏。”;第三步,“ , 。”从而激怒了驴,探出了黔驴之技,并采取果断措施:“ , , , 。”
57.爱国词人辛弃疾时刻不忘抗金大业,多少次梦回抗金战场,在《破阵子》一诗中,他写道“ , 。”诗人想象着战斗的场面:“ , 。”然而“ , ”的壮志难酬,只落得“ ”的慨叹。
58.木兰虽是一个女子,却决心替父从军,“ , 。”表明了她对父亲的爱,更表明了对国家的忠。一组排比句“ , , ,”展现了她从军前的忙碌景象。在征战生涯中,她屡建奇功,“ , 。”则是她赫赫战功的侧面表现。但她不图功名利禄,依毅然辞官还乡,“ , 。”就是她高尚品格的体现。
59.陶渊明不愿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宁愿躬耕于田园,过着“ , ”的田园生活。“ , 。”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6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有着前无古人的英雄豪气,《沁园春·雪》中“ , , !”就表达了超越前人、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
61.古代农民的生活是艰苦的,《观刈麦》一诗中“ , ”直接写出了麦收时节农民的辛苦;“ , ”则是通过农民的反常心理来表现他们所受的煎熬。
62.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 , ”写出了延安新橙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 , , , ”描绘了延安新貌。
63.《蝉》一诗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 。
64.《鹧鸪》中“ , ”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65.“ , 。”两句写出了鸳鸯在荷叶下戏水的情态。
66.《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而论史的过渡句是: , 。
67.《木兰诗》中用比喻赞美木兰机智的诗句是: , ;
, ?
68.《破阵子》中“ , 。”用对仗形式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69.《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70.《沁园春 雪》一词中
(1)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2)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写想象的景色的句子是
(4)主旨句是
71.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
(1)描写荷的诗句 ① ②
(2)描写山的诗句 ① ②
(3)描写水的诗句 ① ②
(4)描写鸟的诗句 ① ②
(5)描写楼的诗句 ① ②
(6)描写酒的诗句 ① ②
(7)描写雪的诗句 ① ②
(8)描写梅的诗句 ① ②
(9)抒写离别的诗句 ① ②
72.在下面选择你喜欢的三个主题,各写一句名言警句: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珍视友谊:
二、名著阅读
(一)填空
1.《西游记》作者是 ,字是 ,号 , 朝人。
2.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号人物,他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得到一个 的光荣称号。毛泽东有两句诗“ ,
”,精辟地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
3.猪八戒又叫 ,原来是管理天河水兵的 ,获罪下凡,误投猪胎,后经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
4.沙僧也叫 ,原为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
5.《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三调 、
真假 。
(二)简答
1.你最喜欢《西游记》中哪个情节?为什么?
2.你最喜欢《西游记》中哪个人物?结合具体故事情节简要说说理由。
人物:
理由:
3.根据《西游记》相关故事情节对出下联:
上联:心慈手软,唐僧饱尝百般苦。
下联: , 。
阅读《黔之驴》,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慭慭然( )
驴不胜怒( ) 蹄之( )
技止此耳( ) 乃去( )
2、写出三个与课文相关的成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4、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寓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选择两个角度谈谈。
(1) (2)
6、试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这则寓言的教训对我们有何教育意义?
阅读《木兰诗》,完成下列题目: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 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木兰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摘抄两句,注明所用修辞,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子: 修辞:
意思:
(2)句子: 修辞:
意思: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5.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 ) 濯( ) 不蔓( )不枝 亵( ) 隐逸(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 出淤泥而不染(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5.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8.孔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