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都市精灵》教学设计——吴路萍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都市精灵》教案

常州市花园中学   吴路萍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一组图片之后有什么感想?

“人类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发展”这条亘古不变的生存原则在当今社会更为重要。本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舒乙的笔墨,走进《都市精灵》来探讨一下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二、感情朗读,走近“精灵”

“精灵”的本义是神仙,精怪。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文中的“精灵”指什么呢?

要求:(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精灵”一词的新认识。

(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交流、评价、总结)

明确:(1)读准字音,列出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看,“精灵”是指可爱的动物。

文中提到的“精灵”主要有喜鹊等鸟类,乌鸦,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小松鼠等。

它们活泼、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三、潜心研读,善待“精灵”。

可爱的动物给都市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应在人们的百般宠爱中快乐无忧地生活着,可事实并非如此,它们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情境

1、潜心研读课文,以北京老鸹的口吻叙述家族的遭遇。

要求:

1)给北京老鸹起个自己喜爱的名字。

2)讲清楚老鸹前后不同的生活状况,交代清它们不幸遭遇的原因。

北京城昔日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飞进飞出”热闹非凡,今日两只老鸹不呱寂寞惨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对比中引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深思。

2、(1)从文中找出一幅与北京老鸹难见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并给它拟一个小标题。

教师示例:“北京老鸹难见”

(组织学生圈点勾画、自由朗读、自拟小标题、交流、评价)

画面举例:昆明红嘴鸥过冬、上海白鸽漫步、旧金山海兽海鸟打斗。

2)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一系列画面,他的用意是什么?

在叙事、抒情中对比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希望人们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与鸟、鱼、兽友好共处。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2)同桌间可进行适当的交流;

①现在,在北京,连乌鸦也久违了。(要连乌鸦都……”意思是更不要说其他名贵的鸟了,什么鸟都没有了。寓含着深深的悲哀。)

②“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不以与城市有关的重要物件作为标志,而以小动物,突出了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重要地位,也突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应该是环境的有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子喂食,多可爱!(展现了一幅画面。主要形象: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意思是人鸟共存,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发展,一种理想的境界。)
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⑤“‘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否定“孤城寡人”的现状,提倡与鸟、鱼、兽共存的现代意识,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组织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精辟道理)

3)学生读书,评点;

4)学生发言,师生评价。

 

四、联系现实,拥抱“精灵”

请从下列两种形式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为保护精灵贡献你的聪明才智。

1.根据你掌握的环保知识,为保护精灵献一计策。

2.为保护精灵拟一则公益广告。

五、畅谈感悟,珍爱“精灵”。

(组织学生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教师寄语

许多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权利与我们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雨露,让我们尊重这些精灵,珍爱这些精灵,共同创造城市的灵性,维护人类的文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