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成功》教学设计——吴路萍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成功》教学设计

一、            导入

什么叫成功?《现代汉语词典》: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此时正值秋收季节,农民说:看见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就是成功;工人说:看见一台新出厂的机器,就是成功;清洁工说:成功是每天早晨给人们一个干净的环境。我说:成功是自己所教的孩子学业有成。

同学们,你认为成功是什么呢?

 

过渡:其实啊,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用心去做了,我们都会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的。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成功人士——季羡林先生。他可算是我们的故人了,还记得我们在之前学过的他的一篇文章么?(幽径悲剧)

 

二、            介绍作者      

 季羡林(1911-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山东清平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过渡:他的一生可谓硕果累累,那么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他成功的法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说说:

 

三、感知文本

作者认为成功需要的三个条件依次是什么?其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明确:天资、勤奋、机遇,其中的关键要素是勤奋。

 

过渡:从某某的答案中,我们得知,作者对待成功所需要的三个条件的态度是不一致的,他尤其强调了勤奋,那么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究竟持什么态度呢?

 

四、研读文本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1.对于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论证的呢?

(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1)先谈天资:

    首先承认有天资,同时,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客观的(对待天资)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2)谈勤奋:

作者对勤奋所持的态度:

    肯定勤奋的作用。他指出“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赞同。他认为,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观点明确,证据有力,囊萤映雪、悬梁刺股(例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引证)都证明了他的观点。

3)谈机遇:

作者对机遇所持的态度:

因为“往往为人所忽视”,所以作者指出要正视它的存在,而且指出其重要性,并以实例(现身说法)来证明。

老师明确归纳:作者先承认有天资,但不惟天资,通过举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对待天资要客观;接着肯定勤奋的重要性,举例和说理相结合;然后举自己的例子说机遇有时很重要;最后引用韩愈和王国维的话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

 

过渡:哪位同学能为我们具体阐述一下,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和成功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2.理解三句诗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是写离别的痛苦。这句写的是闺中人直接登场。她一夜难眠,晨起登高,极目远眺,西风黄叶,天涯路长,想和思念的人通个音信,却因山长水阔而不知道他在何处。这句词富有哲理,王国维以此说明第一境界:高瞻远瞩,选定目标。故也称为“立志”。作者解释为“预期”。

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这首诗写作者独自登上高楼,心中的愁苦难言。想借酒浇愁,强扮欢颜,终觉无味。最后两句点题:原来在思念一个女子,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二境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故也称为“追求”。作者解释为“勤奋”

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诗写上元之夜,灯月交辉、车马喧闹。观灯女郎,笑语幽香,飘然而过。然而意中人千寻万觅,杳无踪影,似乎已经绝望了。谁料蓦然回首,竟看见他在灯火阑珊之处。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妙手得之。故也称为“获得”。作者解释为“成功”。

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师概括:第一境——立志:对成功的渴望;第二境——追求:为成功付出艰辛;第三境——获得:成功悄然而至。

 

学生自由朗读王国维的“境界说”,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背的最快!

过渡:然而,三种境界中,作者最推崇的还是第二境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勤奋,说到这里,季先生本身更是对我们读者无声的教育。

 

3)立即引用季羡林先生的例子,用他自身的表现来佐证“勤奋”的重要性:

季先生的写作高峰期是80岁以后,季先生在《九十述怀》中写到:四、五十年来坚持每天早上430起床写作,几十年爬出了上千万字,如果哪天工作没有收获,晚上躺在床上就愧疚难安,认为是慢性自杀。所以季羡林先生所写的勤奋不是应景之言,不是泛泛而谈,也正是他自己一生的总结。所以,读文先读人,对文章作家的了解能让你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过渡:除此之外,老师也找了一些素材。

 

四、探究文本,证明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1. 强调天资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参考: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

补充事实论据:……

歌唱家都是有天赋的,至少有一样天资:美丽的歌喉……

 

2. 从反面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参考: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3.先正面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材料一:【曹雪芹落魄写红楼】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晚年饥寒交迫,靠朋友周济和卖画度日。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矢志不移,勤奋地撰写长篇小说《红楼梦》。他写作有一个奇特的办法:在铜笔帽里放着几块小碎墨,把墨泡开,连同毛笔一起插入笔帽里,把书写纸订成本子,跟笔裹在一起,用一块大包袱包着,往腰里一扎,外边罩上长衫,一点露不出来。在家闲坐,出门访友,想写就写。他花了10年心血,增删5次,才完成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贾岛苦吟】唐代诗人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琢磨了3年时间。众所周知的“推敲”的典故,也能够说明他的苦吟。

【巴尔扎克深居简出】巴尔扎克深居简出,每当他写一部重要的著作,一天24小时内要工作1618小时,接连两三个月不停。在这些日子里,他不露一面,就是知己朋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但是不久他从地下钻了出来,高高地举起一本杰作,笑声洪亮,十分天真地为自己喝彩。他成了自己著作的奴隶。

 

参考:生物界、人类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

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强调机遇

材料一:【临时安排出来的喜剧大师】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次临时安排的特别演出中,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时他才5岁,当喜剧演员的母亲在演出里嗓子突然哑了,她不得不离开舞台。面对一片混乱,有人建议让卓别林上台代替母亲表演。5岁的卓别林面对灿烂的舞台和挤满剧场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唱了一首歌,接着又 说又唱又舞,表演了几个节目,后来情不自禁地学着母亲沙哑的嗓音唱歌,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卓别林今后的生活道路,成为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机遇)

材料二:一部科幻小说起,平均每年有23部作品问世,是世界第一流的多产作家。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完稿后,先后寄了15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凡尔纳一气之下,准备付之一炬时,他的妻子一把夺过,劝他不要灰心,再试一次。第16家出版社的经理赫哲尔读后,极为欣赏,不但决定立即出版,而且还与他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合同,他的科幻小说很快风行全球。(机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再试一次】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自从他35岁那年发表第一部科幻小说起,平均每年有23部作品问世,是世界第一流的多产作家。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完稿后,先后寄了15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凡尔纳一气之下,准备付之一炬时,他的妻子一把夺过,劝他不要灰心,再试一次。第16家出版社的经理赫哲尔读后,极为欣赏,不但决定立即出版,而且还与他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合同,他的科幻小说很快风行全球。(机遇)

【飞来的遗产】美国有一位82岁的老翁,老伴早已过世,膝下无儿无女。他在1992119日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50万美元的遗产赠给一位17岁的姑娘。生前,他的亲属提出异议,他却说:“她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个姑娘是一位在餐馆打工的高中生,而老翁则是这餐馆的常客。她看到老翁孤孤单单,就对他特别照顾,闲时还为他做杂务、读报纸。有时老人不来,她还要打电话询问。她的同事对她的做法也都非常钦佩。

 

参考: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五、拓展文本

过渡:不同的人、事、物、境,会有不同的成功,不同的成功,会有不同的成功的条件。

所以,“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关于成功的见解。

 

过渡:同学们的说法都非常好,老师课前也收集不少名人关于成功的观点,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爱默生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 (成功) = 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 +Z(少说空话)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附:关于成功和成名的误解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成功不等于成名。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

 

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关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让我们象季羡林老先生学习,勤出成绩,勤出进步!

过渡: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季老先生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再来朗读一下文章的910节,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勤奋,因为天道酬勤!

 

六、作业

1.完成《学与教》中本课的水平自测

2.你人生的目标(预期)是什么?并具体规划一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