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一、背景教材分析
首先从学习内容来看: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第四篇,这一单元收录的都是写四季景色的文章,本单元的主题:“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学生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懂得读写景类文章应该关注景物的特点,从多角度去品味语言,而第四篇课文《夏》以略读的形式出现,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欣赏文章。
其次,学生情况来看: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很强,但思考问题不够缜密、细致,特别是写景文章需要平心静气地品味语言,很多学生在这方面会缺乏耐心,需要老师作好感情铺垫,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兴趣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技巧,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齐读分给朗读学生个别读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重点: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难点:对比手法运用
四、教学过程
分成 环节:
具体如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领略过了朱自清笔下细雨绵绵的《春》,又跟着老舍享受了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春夏秋冬的你们对夏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我眼中的夏天是——样的,因为——的句式,告诉我你们对夏天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夏的感受不同,因此夏的特点也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为我们带来的《夏》,在他的笔下,夏的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呢?
2、夏之图
1)检查预习作业,给加划线的字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入情入理,读完后合上书回味一下,看看能够在你们脑海中留下的夏日画面有哪些?
3)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作者对夏天是怎样的感情?分别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
3、夏之图
读第一小节,结合文中第一小节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判断出这样富有特色的夏天到来了?
细草变“厚发”;“绿烟”变成黛色长墙;蜂蝶变蝉儿;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突出夏的热烈);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灵秀之气酿成磅礴之势
明确:细草变“厚发”;“绿烟”变成黛色长墙;蜂蝶变蝉儿这三组变化是天气逐渐变热引起的,通过春景与夏景比较,不仅突出了夏的特色,还写出了由春到夏的过程,正如这一段开头的那个比喻,像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当金色主宰一切后,再把春天的灵秀之气与夏的磅礴之势作比较。告诉我们夏就像这锅水终于沸腾一样,已经烘烘烈烈来到了。
4、夏之色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夏的话,作者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可是最后作者却说,“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的黄金的季节。”默读3-5小节,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金黄”和“黄金”的?能否统一用“黄金”?为什么?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明确:金黄:色彩
黄金:不仅有金黄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它的价值。
不能,两者侧重点不同,金黄侧重于颜色,黄金侧重于价值。
5、夏之情
为什么我大声赞美的黄金般的季节,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却极少出现?
解释苦涩的汗水的意思。
明确:历代文人喜欢“春日融融,秋波澹澹”,“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教参278页,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的感情。
总结:抓住景物特征,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可以使事物特征更加鲜明。
4、夏之悟
1)看下面四道诗句,哪句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相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明确:第2句,其他都是闲情逸志。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带着不同的感情去观察大自然,
说课反思:
此次说课课文曾经上过一遍,所以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比较清晰,学生课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预测也比较准,我还在原有上课的基础上,给每个环节加上耐人寻味的小标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但也正因为教过这篇课文,很难有创新突破,在说课中,发现与其他几名老师有重合之处,没有自己的长处,另外说出黄金与金黄的区别,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难了些,这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以后值得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