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谢英华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谢英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说明文的分类和语言特点

重 点

说明文的分类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

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音乐一半)

师:你想继续了解这些光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

课文分析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概述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

2、 快速浏览课文,请用文中的信息解释造成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的原因各是什么?

书:P77 第四小节

3、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奇怪现象,而后加以解释。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明确:这篇文章正是通过种种奇怪现象的解释,来说明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并说明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道理。所以从文体上区分,这属于说明文。

4、温故知新: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比较下面一段文章,说说同样是说明文,从说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松鼠选文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5、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和目标不同,可以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阐明抽象事理的。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类问题及事物的起因、功用关系等。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材料一: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63,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材料二:

亦称灰鼠。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过渡:从语言的角度分,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

品味语言:

仔细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生动地阐述科学原理的。

1)修辞手法:

设问 引用  比喻

2)生动的形容词

词语绘声绘色

3)多种表达方式

兼有说明、记叙、议论

明确:说明文语言风格无论是生动还是平实,都必须做到准确。因此文中很多词语既准确又生动

书后练习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沙漠里种种奇怪现象,知道一切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同时我们又回顾了说明文语言特点,并且学习了说明文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其实不仅仅是沙漠里有这种奇怪现象,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种种奇怪现象,而这时候,如果你能用你的笔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并且把你们发现与身边的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发生在不久之前的奇怪现象吧。

6、太阳雪

 

 

 

 

 

齐读课文

 

 

 

 

 

 

 

 

 

 

 

 

 

 

 

 

PPT展示

 

 

 

 

 

 

 

 

PPT

 

 

 

 

 

 

 

 

 

PPT

 

 

 

 

 

 

 

 

 

 

 

 

 

 

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是初二下半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本单元的前言明确指出“读读本单元一些事理说明的文章,你就会油然产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介绍事理说明文,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考虑到学生只有在初一下半学期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还没有鲜明的认识,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常识,包括说明文的概念、分类、语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板块,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提升。

说明文一般比较枯燥,我选用PPT辅助教学,用沙漠的自然风光导入,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探索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自然地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介绍沙漠,而是产生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初步判断这篇文章的文体是说明文,再引用他们初一时学的说明文《松鼠》片断,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说明文说明对象类型不同,提出事理说明的概念,对事理说明文有了明确的定义。

在第二板块中,我承接说明文说明对象不同的分类,让学生回顾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类,再次引用初一所学文章《松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片断和《辞海》中松鼠介绍片断,比较语言特色,区分平实和生动说明,归纳使说明文生动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到课文中寻找句子加以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归纳的方法比我事先准备的要多,所以讨论结束后我又进行一次总结,加深印象,学生接受情况良好,然而他们是否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呢?我又预设了第三个板块。

第三个板块拓展提升,我通过对前不久太阳雪的奇怪现象资料整理的活动,让他们关注身边的奇怪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在PPT制用过程中,我精心选择了两个图片,一张是下雪当天,我在五楼拍摄的雪景,所以学生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学校,兴奋不已,第二张选自现代快报的插图,空中白雪纷飞,地上人影清晰,很容易发现奇怪之处,然后给对出对这一现象的报道,有生动描写,也有客观介绍,便于学生自己整理,用或生动或平实的语言风格,写一段事理说明文,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兴趣确实被激发出来,但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没来得及写,也是这堂课的遗憾之处。

总观这堂课,说明文的常识的温故与知新基本达到要求,但在时间控制上还有待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