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
|
谢英华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说明文的分类和语言特点 |
|||||
重 点 |
说明文的分类和语言特点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 |
教具学具 |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学生活动 |
||||
一、 导入 |
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音乐一半) 师:你想继续了解这些光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
||||
二、 课文分析 |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概述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 2、 快速浏览课文,请用文中的信息解释造成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的原因各是什么? 书:P77 第四小节 3、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奇怪现象,而后加以解释。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明确:这篇文章正是通过种种奇怪现象的解释,来说明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并说明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道理。所以从文体上区分,这属于说明文。 4、温故知新: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比较下面一段文章,说说同样是说明文,从说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松鼠选文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5、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和目标不同,可以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阐明抽象事理的。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类问题及事物的起因、功用关系等。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材料一: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 材料二: 亦称灰鼠。体长20— 过渡:从语言的角度分,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 品味语言: 仔细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生动地阐述科学原理的。 (1)修辞手法: 设问 引用 比喻 (2)生动的形容词 词语绘声绘色 (3)多种表达方式 兼有说明、记叙、议论 明确:说明文语言风格无论是生动还是平实,都必须做到准确。因此文中很多词语既准确又生动 书后练习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沙漠里种种奇怪现象,知道一切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同时我们又回顾了说明文语言特点,并且学习了说明文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其实不仅仅是沙漠里有这种奇怪现象,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种种奇怪现象,而这时候,如果你能用你的笔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并且把你们发现与身边的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发生在不久之前的奇怪现象吧。 6、太阳雪 |
齐读课文 PPT展示 PPT PPT 小组讨论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本篇文章是初二下半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本单元的前言明确指出“读读本单元一些事理说明的文章,你就会油然产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介绍事理说明文,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考虑到学生只有在初一下半学期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还没有鲜明的认识,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常识,包括说明文的概念、分类、语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板块,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提升。 说明文一般比较枯燥,我选用PPT辅助教学,用沙漠的自然风光导入,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探索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自然地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介绍沙漠,而是产生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初步判断这篇文章的文体是说明文,再引用他们初一时学的说明文《松鼠》片断,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说明文说明对象类型不同,提出事理说明的概念,对事理说明文有了明确的定义。 在第二板块中,我承接说明文说明对象不同的分类,让学生回顾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类,再次引用初一所学文章《松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片断和《辞海》中松鼠介绍片断,比较语言特色,区分平实和生动说明,归纳使说明文生动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到课文中寻找句子加以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归纳的方法比我事先准备的要多,所以讨论结束后我又进行一次总结,加深印象,学生接受情况良好,然而他们是否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呢?我又预设了第三个板块。 第三个板块拓展提升,我通过对前不久太阳雪的奇怪现象资料整理的活动,让他们关注身边的奇怪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在PPT制用过程中,我精心选择了两个图片,一张是下雪当天,我在五楼拍摄的雪景,所以学生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学校,兴奋不已,第二张选自现代快报的插图,空中白雪纷飞,地上人影清晰,很容易发现奇怪之处,然后给对出对这一现象的报道,有生动描写,也有客观介绍,便于学生自己整理,用或生动或平实的语言风格,写一段事理说明文,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兴趣确实被激发出来,但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没来得及写,也是这堂课的遗憾之处。 总观这堂课,说明文的常识的温故与知新基本达到要求,但在时间控制上还有待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