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一、展示邮票设计 1、同学们,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松鼠》这一课,要求大家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松鼠为主题,设计一套反映松鼠生活的邮票。大致看了一下,同学们设计得都很好,有一部分同学还有绘画的天赋,我今天选了几幅风格不同的设计图,请设计的同学上来用简明流畅的语言说说你的构思和创意。 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结合他们的展示和说明,说一说你喜欢谁的构思,为什么? |
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预计主题: 松鼠觅食 松鼠过河…… (与课文相联系,体现松鼠驯良、乖巧特点 评价: 松鼠是聪明、伶俐、机警、灵气、温顺、害羞、怕受打扰、小巧、可爱……的) 学生评价 |
投影仪 |
|
过渡: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设计也非常新颖,我发现你们在构思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松鼠的某些特点,来反映松鼠丰富而有趣的一面(生活)。其实我们学习的说明文也一样,说明语言也一定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
|
|
|
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这篇课文,把你们通过作品体现松鼠的特点与作者介绍的相比较,看看有哪些特点,课文中有更详细的介绍? 还有哪些特点,是同学们的介绍中没有体现出来的? 2、总结松鼠的特点: 作者在第一小节用三个词地概括了松鼠的全部特点,准确,精当。同样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同的人写,还有不同的说明风格。 |
预计: 1、松鼠的漂亮、叫声(情感丰富) 学生找句子解读 学生回答,补充。 2、反映松鼠外貌、生活习性的句子 师:同学生找得很仔细,但是所有的这些,作者在第一小节,用三个词语就概括了,是哪三个词,这三个词分别包括了你们找出来哪些特点? 总结: (外貌描写)——漂亮 温顺、害羞、怕受打扰、小巧、可爱——驯良 聪明、伶俐、机警、灵气——乖巧 |
投影: 认真朗读课文,与同学们刚才的构思相比,课文突出了松鼠的哪些特征? |
|
三、对比阅读 1、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也是介绍松鼠的资料,把这段资料和我们的课文相比,你们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你能发现这两篇资料的不同之处吗? 资料: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 追问:既然刚才同学们都喜欢书上那种生动的说明,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老师找了几句,我们来看一看。 2、同学们,请模仿我给你们的示例,到书上去找类似的句子,用着重号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在书的空白处,做好批注。 4、小结: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不仅语言准确,还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吸引读者。 |
找学生朗读资料。 预计: 课文,课文语言更生动 这篇资料与课文的不同点在于它从客观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课文,则带着喜欢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对象。 明确:这两篇文章属于不同语言风格的说明文。 我提供的资料,属于平实的说明,准确严谨,言简意丰是它的主要特点。 我们的课文,属于生动的说明,它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文艺融为一体,我们又称它为科学小品文。 (两种风格,同学们可以各有所爱) 语言生动: 例: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开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俏尾巴连成一个整体,突出它的“漂亮”。 语言准确: 例: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在高处活动…… “经常”一词,用词讲究准确,说明并非都在高处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
|
|
四、摩拳擦掌 请你们也当一回小布丰,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一个主要特征,用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写100字的小片断。题目自拟。 请同学朗读你写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当一回小评委,说说他抓住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的语言有无精彩的地方。 |
学生写作文 学生朗读作文。 学生评价。 师评价。 |
(视时间而定) |
|
五、结束语 方案一: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小动物,这样写不仅抓住了动物的特征,还表达出你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还真希望把你们能够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付诸于行动,真心地爱护我们身边的所有生命。 方案二:无论是生动的语言还是平实的语言,同学们都能抓住动物的特征来写。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道了。最后我还要提醒你们,抓住事物的特征还有赖于平时细心的观察,希望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 |
|
|
|
板书: |
|||
1、 松鼠 布丰 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语言:准确、生动 2、 松鼠 布丰 (外貌描写) ——漂亮 温顺、害羞、怕受打扰、小巧、可爱 ——驯良 聪明、伶俐、机警、灵气 ——乖巧 |
|||
教学反思 |
此次教学,以介绍学生设计的邮票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发现松鼠更多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松鼠有更全面的了解外,还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在操作过程中,时间把握仍不够准确,缺少板书,以后还需逐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