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万宏妍
发布时间:2011-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3、语言朴素,节奏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作个小测试,比比看,谁的想像最丰富?(出示“O”)由这个图形,你想到什么? 

师:很好,同学们的想像很丰富,想像是心灵的翅膀。有了想像,我们的心灵才能飞翔。当夜幕降临时,我们仰望群星璀灿的天空,禁不住浮想连翩,那里,曾有过多少美丽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啊!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郭沫若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浪漫和美好吧!

二、诗歌朗诵

1、师范读。

师:首先请听老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读,给生字注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出节奏。

2、生自由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幻灯片第一节为范例,划出全诗的节奏并自由朗读。

生:①划出节奏。②自由朗读。(给足时间)

3、个别生读并点评。 (两位学生)

师: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地听一听,他在读音和节奏的把握上是否到位。

(认真听读,他是不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

师:划分节奏的基本原则,不能将一个词拆开来读。

4、生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齐声朗读,边读边思考: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

三、生交流“我对诗中想像世界的理解”。

1、天上有繁华的街市和许多珍贵的东西。 

2、仿佛看到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一起逛街。 

3、一条美丽的银河,也看到一颗滑落的流星。 

这是(繁华、美丽、明亮、神奇……)的街市。

(出示相应的图片)

过渡:同学们已经在脑中勾勒出美好的画面。诗人运用联想和想像,让我们沉浸在神奇的天上世界。

四、联想和想像

师:那么,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像呢?

当我们看到挺拔的松柏,就会想到战士们。他们的内在品质是相似的,他们都很坚强,对不对?像这样,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就叫做联想。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书中写到了“顺风耳”“千里眼”还有“筋斗云”,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谁都没有见过的,对不对?像这样,由一个事物创造出新的事物,就叫做想像。

下面,就请同学们到这首诗里去找一找,哪些属于联想?哪些又属于想像?

[J1]  街灯——明星  有相似点:都会发亮)

[J2-4]  诗中天上的街市、珍奇,牛郎织女都属想像,谁都没有见过的)

在这么多想像出来的事物中,同学们认为诗人最大胆的想像是什么?(牛郎织女)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各居一处,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正所谓“诗言志”,诗人如此大胆的改写了传说,一定蕴涵着他的某些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探究情感、语言

(一)情感

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坚定、羡慕、赞美……)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呼唤着一种幸福,自由的生活。可五·四过后,中国仍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过着痛苦的生活,但诗人并没有因此绝望,他把对现实的不满寄托到天上,通过改写传说,表达了他对幸福、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语言

师:那么诗中有哪些字眼强烈地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呢?

(“街灯”被“点”亮,“点”字用得很传神,暗示了天上有人。“定然”“定”“定能够”表明诗人坚信那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朵”一般是用来形容花的,在这用来形容流星,是说明流星很美。……)

你能读一读吗?

六、融入感情再读诗歌

师:这首诗语言美,情感美。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读出来吗?先自由朗读,试一试吧。

个别生朗读诗歌。

师:很好!下面老师提供音乐,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读。 

生:(朗诵)

七、拓展延伸

诗人郭沫若在写《天上的街市》的同时,还写了另外一首诗——《静夜》。

(出示《静夜》诗)

师:《静夜》诗和《天上的街市》结构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说说你的看法。

(《静夜》虽有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八、总结、齐诵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星球。日月星辰,潮起潮落,万物枯荣,世事变迁,这一切无不让我们生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和想像,让我们学会想像吧!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添一份色彩!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插上想像的翅膀,遨游在天上的街市,全班齐声背诵《天上的街市》。

作业布置:

①是背诵本诗,②是听一段音乐,展开想像,把想像的画面写成二、三百字小片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