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刘正奎)
发布时间:2011-03-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正奎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刘正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打出)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三、分析课文

 1、 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讨论并归纳: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感情。当他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是于勒时,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见这打击是何等沉重。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惶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怖,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

  2、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3、试举例谈谈,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双在情理之中。

  4、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

  不是!

  5、可于勒叔叔这个人物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课怎么不是主人公呢?

  讨论并归纳: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6、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么?

  讨论并归纳: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7、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讨论并归纳:作者把笔墨凝聚在的一家旅游哲尔塞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四、总结、扩展

  做想像性的口头作文

  假设破了产,双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可采用小组形式先说,四人左右一组,再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五、布置作业

   将口头作文写成书面作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