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张佩芝
假如你不能做一个太阳,那就做一轮明月;假如不能做一轮明月,那就做一颗星星;假如不能做一颗星星,那就做只小小的萤火虫吧。
————题记
前几天学校教科室给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写一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随笔,这几天我拜读了郭道胜老师的著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和十几篇关于“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论文后,不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吗?思考再三,我觉得这个问题用是和不是来回答都不正确。回顾自己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经历了一个没有自己的思想倒有点自己的思想的变化过程。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几年,总是跟着周围比自己教龄长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人家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丢失了自己。随着教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多,所教学生的不断变化,感觉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理想追求、行为习惯,都在不停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随着不停变化。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在一个要求张扬个性的时代,我发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在一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一边又唯分数至上的矛盾状态下,我感到了无限困惑。
我在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人”还是“人才”?我们倡导以人为本,这个“本”是什么?通过阅读一些教育家的书籍,和一些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论文,联系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自己教学生的实际,我认定,学校应先育人,再育才。“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洋溢着个性气息,具有强烈自我认同的人,一个能直面人生,直立行走的人。“才”,能突出自我,敢点击陌生,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成才无非是对成人的进一步提升,是对人内涵的进一步精化。假如我们的教育先把人这个前提舍弃,而侧重于才的千锤百炼,其结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我们不能实现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但应努力使他们都成为大写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本”,没有了本,其结局必定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整体悲剧。所以我始终把这个“本”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当我们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对待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少些盲目和急功近利。少些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而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和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和困境时魔鬼,这话不无道理。冷静的审视一下我们当前的教育,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正一天天的消磨着教师的意志,侵蚀着教师的良心,压抑着教师的创造。当职业的倦怠在我们的心田上潜滋暗长,当功利主义侵入我们的灵魂时,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因为捉个有时想的教师们心中才有梦想,胸中才有信念,人才能坚守教育的良知和底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
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地反思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教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猴子爬竿的过程,对人来说就是一个“干”的过程,在“干”的过程中,既暴露自己的缺点,也能显现出自己的优点。当你蹲在地上,原地不动的时候,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是看不见的。但是无论你是否看的见,它都是在骨子中真实存在的。
教师的自我反思具有真实的价值,因为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失败。
人因思想而伟大。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吧!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弘扬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尊重心灵,冲破迷信权威、盲从书本、膜拜圣贤的思想牢笼!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对于中国的教育,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行动。我们做不了太阳,争取做个小小的萤火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