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花园中学课题公开课科研目标——《明天不封阳台》 (张译文)
发布时间:2011-03-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常州市花园中学课题公开课科研目标

课题名称通过集备提高教学策略的研究 》    级别  校级              

 

执教者

张译文

年级

科目

语文

时间

2010.12.10

课题

《明天不封阳台》

科研目标:

 

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比较巧妙,从一只鸽子的角度思考,主题把握得更好。

2、          个别环节的处理不够精细,如:鸽子的口吻自述,学生准备时间不够,所以讲得不是很好。

课 题

明天不封阳台

本节分 1 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文中父亲、儿子对待鸽子的态度来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课前做预习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清文本内容线索。

2.过程与方法:虚拟情节,感悟人物,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虚拟情节,感悟人物,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板书设计

或教学

流程

要封——还封吗?——先不封      人与自然

坚决——犹豫——改变            和谐相处

 

课前

准备

多媒体  课件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走进自然,情境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同学们,如果我们家的阳台不是封闭的,如果我们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抬头就能看到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鸟儿在自由地飞翔,俯视楼下,绿草如茵、鲜花朵朵、河水潺潺、游鱼戏莲,阵阵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置身于此,你还要封闭阳台吗?——是的,不封了,我们只有由衷地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今天,我们学习的正好也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 走入文本,整体感知:

在文中,关于“封阳台”的情节实际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的,请同学从文中找出表现“封阳台”情节变化过程的精要语句。

结合文中语段概括这是怎样的一只鸽子。

三、虚拟情节,感悟人物,领会主旨:

1、它也是一只通灵性的鸽子。如果让它来描述一下它的见闻感受,它首先会这样述说自己的不幸:(师)

    我是一只惊弓之鸽,那天早上,当我正一边满怀爱意地孵育我的蛋宝宝们,一边等待外出觅食的丈夫归来时,忽然,我听到了几声枪响,当我飞出去看时,丈夫已倒在了血泊之中,我也身中一弹,慌忙之中我抱起两个鸽蛋飞离鸽巢,我,就这样家破人亡了……,最后,身受重伤,慌不择路的我跌落到一户人家还没有封闭的阳台里 ……我的天啊,还不如死在荒郊野外呢!唉,我怎么又要和人打交道呢?是龙潭,是虎穴,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听天由命吧!

    2、同学们下面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接着再把故事讲下去。

    3、结合语段深入研究,爸爸都作了哪些思考,使他做出了不封阳台而留下了“我”的决定。

四、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增强环境意识。

1)“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2)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忽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

3)“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4)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5)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6)“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

五、走进生活,拓展延伸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庆幸自己流落到了一户好人家,老天给“我”安排了一个幸运的避难所,但是,反观现实忧大于喜 所以,“我”最后除了向爸爸、儿子表达谢意之外,还想向世人提出呼吁。请同学模拟“我”的口吻写一个简短的呼吁口号。

 

 

 

 

 

 

 

 

 

 

 

 

 

 

 

 

学生听讲

 

 

 

 

 

 

 

 

 

 

 

 

 

 

 

要封  要封吗    先不封

坚决  犹豫      改变

 

 

 

受伤的、正在孵育后代的、对人类充满深深恐惧的、不幸的、值得同情的……

 

 

 

 

 

 

 

 

 

 

 

 

 

 

 

 

 

 

 

 

 

 

四人小组商议解决

 

 

 

 

 

 

 

 

1)鉴赏: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都市的变化,既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赞美,又交织着对旧日景象的怀念。

 

2)鉴赏: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往昔的美好已经逝去,不可挽回,只留下供人们回味的酒香,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

 

3)鉴赏:通过对一只“惊弓之鸟”神色的描写,反映了鸟对人类的恐惧,说明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之深。

 

4)鉴赏: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我”的兴奋和激动。人来自自然,和一草一木同属于自然之子,应该回归自然,回到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和美好的期盼。

 

5)鉴赏:运用排比,四句话展示四幅有着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使“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这一事理具体化。

 

6)鉴赏: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叙说”“呐喊”“哭诉”,和自然和睦相处

 

 

 

全班交流

 

 

 

 

 

 

 

 

 

 

 

 

 

 

 

 

 

 

 

 

 

 

 

 

 

 

 

 

 

 

 

 

 

 

 

 

 

 

 

 

 

 

 

 

 

 

 

 

 

 

 

 

 

 

 

 

 

 

 

 

 

 

 

 

 

 

 

 

 

 

 

 

 

 

 

 

 

 

 

 

 

通过同学们对课文语言的赏析,不仅体会到了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特色,,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明白了“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