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文婷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需要每一位老师慎以待之的神圣之地,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 3月24日上午,花园中学请来了全国优秀教师汪明老师,就此问题与大家展开探讨。汪老师的讲座以其切身感受与独特的思考展开,他淡定从容的学者风范与富含启迪的内容令在座的老师为之惊叹,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更深的思索。
汪老师在讲座中引入了大量的课堂研究材料,有著名教授对于好课的界定、有现在广为人知的各种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他的研究视野之广可见一斑,然而这些并不是这次讲座最为动人之处。他给人们留下的一个最深刻印象是,其丰富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真知,这些是一个热爱教育教学事业的老师平日点滴积累所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系列援引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被汪明老师用来形容课堂上老师如何来吸引住学生的过程,他认为好的课堂必须有“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两种效果,正如士大夫阶层的白居易由从对于下层琵琶女的轻视到后来的强烈共鸣的转变,一个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也当有这样的过程。这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撷取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大词人的三句诗来形容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妙手偶得,却是平日不断思索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身为一名物理老师的他却也有着丰富的文学积淀。讲座之后,我借助于网络希望更多地了解汪明老师的教学,于是看到了他的一个名为《从古龙“七种武器”谈牛顿运动定律复习》的课件,由此可见,这样一种触类旁通、打破学科门类限制的思维是渗透于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的,可以说形成了他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这也是汪明老师在讲座最后对聆听者们提出的希冀,希望每位老师都以自己的课堂为研究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寻找一条最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
讲座结束后,邓勤校长结合讲座谈了自己的思考,并与老师们分享了她的为师心得:“用力做最多合格,用心做才能做好”。的确,道阻且长,但只要心向往之,静下心来摸索,必然会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