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小孩进入初中后总觉得数学比较难?”“我女儿也反映英语课上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七年级家长会上,一些家长多次向老师资询。实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这种状况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上尤其突出,其原因与中小学衔接工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我校分别与花园二小、花园小学开展了中小数学、英语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第一阶段的研讨活动在花园二小开展。我校的赵百黎老师和花园二小的陈萍莉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两节同题异构课——《认识中位数》。听课的老师对两位老师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赵老师的课目标明确,问题设计有层次,指向性强。陈老师上课激情四溢,亲和力强,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层次参与。在两节课的基础上,老师们就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能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展开了热烈地交流与研讨,特邀的数学兼职教研员诸建刚老师还就小初衔接研究的方向给予了正确的指导。他认为:小初衔接的不是知识点的讲授,也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如何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在问题的设计、课堂中信息量的提供、学生学习素材的呈现形式、学习活动的展开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让老师们相互了解双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而寻找教学的平衡点和交互点。
第二阶段的研讨活动在花园小学开展。我校的陈雯老师和花园小学的赵桢老师分别在七年级、六年级开设了内容相似的两节英语课——《Let’s Celebrate》和《Holiday》。课后,三校的领导、相关的英语老师展开了研讨。研讨中,教师们畅谈了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观感,觉得通过这样的观课与交流,初步了解中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差异,从中发现中小学教学的衔接点,为进一步做好中小衔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我校缪蓓老师在这两堂课的基础上,提出了七年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更用心,教学方式要更丰富,注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动;2、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七年级学生逐渐过渡,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3、在教学内容上,对阅读的内容讲解要更深入更细化;4、帮助学生保持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如记笔记等;5、在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上,要帮助学生以听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写为主。最后,我校丁连伟书记用三个关键词——感谢、感动、感悟表达了他对小初衔接教学活动的想法,并提出了7个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内容,为我们今后的衔接指明了方向。
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所有数学、英语老师受益匪浅,它仅是我们进行“衔接”研究的一个开端。今后,我们会继续在其他学科及德育上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交流,共同探讨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思想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