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花园
花园精神注活力,阳光教育谱新篇
2013年常州市花园中学学校工作意见
2013年进入了第三轮主动发展的第二年,也是关键期。学校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3年常州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按照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校发展顶层设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探索团队研修机制,促进优秀教师成长;进一步聚焦课堂研究,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以校安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发展。
一、 设计阳光校园
继承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花园精神”进行具体的解读,丰富已有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形成师生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1、解读阳光——“关注生命成长、彰显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应该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因此,学校将结合“花园精神”,启动对“阳光教育”的追求与探索。通过开展“魅力园丁”、“阳光学子”、“智慧课堂”、“七彩课程”、“活力团队”的评选活动,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诠释,不断深化“让每位师生得到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园、家园、乐园。
2、化零为整——继续加强学校工作的整体设计,各部门在学校工作意见的指导下,对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程发展、后勤服务及年级发展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在统筹安排之下再进行学段分解和阶段分解,使工作更加整体化、系列化和有序化。在工作的具体落实中加强方案的策划和征集,努力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积极探索——认真分析学校基础和发展现状、困惑,逐步确立学校未来发展的总课题,努力申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常州市规划课题,并由各部门和教研组、研修团队共同参与子课题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
我校作为“新学校”实验学校,在梳理已有的特色与发展基础,积极探索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行动研究,争取有所突破。
4、抓住契机——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课程理念、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和发展愿景有机地融合在新学校的设计规划中,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原地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与周边社区、村委和派出所等共建单位之间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尽可能减少基建带来的矛盾和阻碍。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和安全教育,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干扰和影响。
5、扩大影响——努力挖掘和提炼学校的特色与亮点,及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教师、学生与活动,为学校发展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扩大宣传渠道,通过新建立的“花香满园”QQ群、花中官方微博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互动交流。
二、 发展阳光团队
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干部的培训和工作指导,从整体思考、系统分析、设计方案、过程跟踪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执行力。
深化研究生工作室、园丁班主任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成长营等研修团队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团队研修机制。通过阶段考核、评选与表彰、展示,进一步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发展积极性;以微视频、电子杂志、论文集、案例集、教育故事、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发挥团队及优秀成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放大团队研修的作用;启动校级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发展。
加大对研究生工作室和园丁班主任工作室的培养力度,为表现突出的优秀成员聘请专家或名师成为导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和打造。
讨论和制定优秀教师和教研组的评选和奖励方案,通过对优秀团队、优秀教师的评选与表彰,进一步弘扬先进,激励其他教师。在学生中开展魅力班主任的展示和评选活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师生了解,密切师生关系。在全校营造关爱学生、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专业精湛的氛围,增强教师队伍的发展凝聚力。
附:花中阳光团队发展示意图
三、 打造阳光学子
重视德育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梳理学校多年来的德育特色,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健康阳光、好学善思”为培养目标,整合已有的德育活动,分解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目标和活动,整体设计学校的德育课程,使活动更加系列化、主题化和有序化。
一方面,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花中主题节日活动(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丰富校园生活,为“市科技特色学校”的创建创造条件。
开展阳光学子的海选活动,评选重在过程,走出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误区,通过学生自荐、同伴互荐、老师推荐,不断提炼对“阳光精神”的界定和诠释,倡导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①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每月进行学生干部的专题培训,培养学生民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值周活动的开展。②深化致愿社团建设,成立学校义工社团,实行学分制管理,推进学校义工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针对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加强对学生差异化发展的研究。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学生家庭背景差异明显,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和管理,利用家长开放活动、家校联系本、家访等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办好《花中教育》报,建好校园网,加强与社区、小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赢得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更多支持。
四、 深化阳光课程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与落实,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校内免费导学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的服务。
深入开展聚焦课堂活动:①强调聚焦活动的主题化,分年级、分课型进行聚焦,让活动更有实效性;②充分利用录播教室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让聚焦更加专业化;③强调课堂时间安排的合理化,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将学生活动时间、巩固练习时间与教师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统筹。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挥其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诊断方式与评价方式中的作用。扩大录播教室的作用,提高聚焦活动的水平。开展微视频比赛,针对知识点的突破、专题的复习、作业的重点讲评精心制作微型课堂,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科建设品质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学习平台。
继续开展课堂转型的研究,探索“任务式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有效教学评价量表”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障,实现从“以教师的较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转型,把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七彩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鼓励更多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增加校本课程的选择性、综合性和趣味性,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服务。加强课程过程管理,通过征集花中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校本课程”等形式,丰富原有的校本课程教材体系,制作花中精品校本课程集。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每周聚焦课堂、每月简报、每学期集中展评、每学年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和奖励,提高教研组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资料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水平和实力,以常州市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施水平,促进教师课程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