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花中的课堂教学研究在不断深入
发布时间:2013-09-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孙文璟、李小静

 

在新北区万荣庆主任的引领下,我校对“任务驱动式”课堂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本学期,我们继续从教研组层面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

918日下午,万荣庆主任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分文、理科组给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课堂┅┅

走近“任务驱动式”语文课堂

“任务驱动式”是万主任带给我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早在去年已在我校理科教学中尝试并展开,前期不管文理科教师都观摩过了以”任务驱动式”课堂结构上的数学课,但毕竟“隔行如隔山”,感觉离我们文科老师还是很遥远。

带着疑惑和好奇,周三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走进录播教室,走进新北区薛家中学夏晴益老师的文言文课堂,走近了”任务驱动式”语文课堂教学。

夏老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老师,她的课堂也清晰明朗,由文言故事引入,由主问题“王子猷是个怎样的人”牵线,由填表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带着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悟出了情感,赏析了人物。最值得称道的是引入了一些课外资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效的推进了课堂进程。

课后,在新北区语文教研员赵国琴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头脑中的”任务驱动式”得到了认识的勘误、知识的升华。原来,这里所说的板块并非我们以前所共知的“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拓展延伸”这样的“流程板块”,而是有具体内容组成的“内容板块”;这里所说的“三串”也不是我们听数学课时感受到的问题一个套一个,仿佛“串成串”,而是指“问题串”、“学生活动串”、“教学情况反馈串”。在赵老师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的话语中,”任务驱动式”在我们心里渐渐清晰起来。

“任务驱动式”数学课堂更精彩

万主任的研究团队成员——龙虎塘中学孙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运算教学课——《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让全体听课教师对”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下课堂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原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这样处理师生活动:在任务驱动下由学生自主复习回顾有理数加减法法则,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解决办法,发现加减混合时可以看成省略“+”和()的加法;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与教师的点拨引导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我们不禁感叹:教师问题串,学生活动串,目标达成反馈串,有机结合下的课堂真的就这样自然地把教学设计的高效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都体现了出来。万主任的点评从三个方面详尽地展开,就“任务驱动式”教案的设计、本节课课堂难点的处理、学生活动中“同伴互助”与“小组合作”的选择给我们作了详细地说明与指导,让我们对该模式的课堂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邓勤校长热情地聘请万荣庆主任担任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导师,相信在万主任的引领下,在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下,我们花园中学教师的课堂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