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季 励志行
上周六,我们兵分两路,带领九年级学生去高中参观学习,分别参观了一中、北郊,二中、田中。有许多同学以前从没有去过高中,对高中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二中优美、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校园,跟二中学长们一起回顾了高中一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感受着高中的大气。听高一班主任介绍了二中的高考情况,介绍了高中的学习,以及初高中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同学们提前上了一课。田家炳高中的特点是:低调、务实,这样的作风也深深的吸引着同学们,在会议室,济济一堂,同学们和花中毕业的学长们畅所欲言,详细的了解着各种信息,学长们也耐心的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惑。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九年级同学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了部分高中生活,了解了高中校园,还通过学长们的介绍,了解了高中的学习。通过本次活动,也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怎强了对心目中高中的了解和向往,不虚此行!
王庆松
上个星期六,我随学校老师和各班同学前往市二中和田家炳中学,在这两个学校里我各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也看到了不一样的校园环境。而令我最深刻的是二中。
刚走进二中的大门,就受到了儒风雅韵的浸润,随后我们到了会议室看了一个小短片,在这其中,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有话剧、大合唱、18岁成人仪式等等。通过这一个简短的短片,我也看到了许多学生的欢声笑语,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容,这让我知道,在二中生活是快乐的。
随后我们随着上届从我们花园中学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参观了二中整个校园,整体改造后的二中校园,古木参天,芳草菁菁,鸟雀啁啾,暗香飘溢。大成门、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将园林风格的校园映衬得更加典雅古朴,古碑廊、荣赐亭、进贤坊等人文景观彰显着二中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
文武全才抗倭名将唐荆川、忧国名士东林党人孙慎行、改良先驱经学大师庄存与、诗史名家赵翼、著名学者洪亮吉等一大批震古烁今的旷世英才正是从这里走向神州大地,经天纬地,济国救民。人文传统的厚重与现代文明的热烈在这里和谐融合。
随后,我们又随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去田家炳中学参观,虽然在这里没有过多的参观,但我在一些刚从花园中学毕业的学姐学兄们的表现和表情中也能看出他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地非常快乐。
经过两个学校的参观,使我自己也感悟到了许多,想想自己的未来的目标在哪,再也不能盲目地努力,要确立好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的高中。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先理理想的高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成绩,我现在的成绩也非是难以挽回,我要平衡没每门学科,不能有一门偏科。
天道酬勤,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高中之行能让我明白只是决定未来,态度决定一切。我也会为我心中那所理想的高中努力。
九(9)班 郑浩
其实作为初三的学生,对于高中的生活是无比向往和期待的。每个人心中也必然有心仪的高中,那么怀揣着一颗追逐梦想的心的我们,来到了北郊高中。
一下车,就听到同学们的惊叹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一抬头,看到眼前开阔的广场与宫殿似得建筑,竟对这里产生了向往的感觉。
首先我们到达的是这所学校里的地质博物馆,在参观之前,带队老师就问我们,你们知道里面有多少块石头吗?本来还叽叽喳喳的我们立刻呆了下来,老师莞尔一笑,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等会儿出来的时候要告诉她里面共有多少种石头。其实,从这位老师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学校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进行资助的学习。于是,在观赏玲琅满目的石头时,我们也会轻声讨论石头的个数与分成种类,在观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在这之后,我们走过了两座桥,分别叫做“滴水”与“涌泉”,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寓意吧。这里的学生每天走过这座桥,心中都定会有一种使命感,就像我一样,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所处在的这一年是初中最关键的时刻。平时,同学们对我的耐心讲解、老师们对我的认真教导、父母对我的悉心照顾,都是”滴水“,而我真正能报答他们的”涌泉“,就是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了吧。
经过而立广场之后,我们来到了阶梯教室,一段由一位从北郊毕业的学子开始的对这所学校各方面的介绍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展示了其优良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等。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习得更加踏实,课余生活也会十分丰富。而事实证明,劳逸结合的效果果真是不错的,从这里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大多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盼望已久的大学的门槛。看到这些,更引起了我们对于这里的美好生活的遐想。
经过这次活动,更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念,因为要想跨入它的门槛也是不容易的,必定要付出许多汗水,可在这过程中、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更会受益无穷。如果想要领略到更过、体会到更多,那么就该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攀爬上更高的高峰。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趁还为时不晚。对在奔跑的我们自己说一句Fighting!
九(10) 彭冬雪
一上午,4个小时,两所学校,无数的感叹,无数的思考,无数的遐想。北郊,美,很大,霸气也许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在寂静的周围,赫然屹立的这座宫殿式的学校,煞是夺人耳目。
珍贵的地质馆,雄壮的行政大楼,硕大的跑道,真的你无法相信这是个学校。比起硬件好的北郊,“藏”于小胡同里的一中给人莫名的失望,枯枝败叶仿佛形容的即是这派风景,几栋“古典”的大楼包围这操场,“蜷曲”在不大的土地上,但亦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无数的展板也无法概括它获得的成绩。无数的知名大学无私的接受这里的可教之才们。
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一中的这三个自我引我一路思考。还有半年,六个月,180多天,我能来这上课吗?还是只能成为永远的梦那,我不知道,不我知道。学校好,老师好,抵不上自己好,我们是在为自己学习。还有两个学校颠覆了我对高中的看法,以为它们都是在书里埋头苦读,可是北郊的几十种社团活动,一中的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自己建社团等等,让同学在学中玩。只会学习的学生相当于二级残废,一中主任的这句话和我们班主任的,该学的时候要会学,该玩的时候要会玩不谋而合。我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也许现在的我正坠于学习的低谷,但跑起来继续向梦奔跑才是我现在应该做的吧。
九(8)许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