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起,一场秋雨落下,天气开始转凉。少了七八月的酷热,金秋十一月,唯有秋色不可辜负。花园中学八年级全体师生来到无锡灵山风景区,在静听秋虫的啁啾,感受自然的清宁的同时,领略了释家文化的博大厚重。
一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五座洁白如玉的石桥——“五明桥”。据说,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语言学)、因明 (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众生。五座桥分别与五“明”对应,若有人想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便可选择其中一座来走一走。兴奋的同学们听罢,便“贪心”地要走上一遍。还有孩子喊道:“咦,学校的‘明德’‘明理’不也是‘明’吗?”“明”“明”相应,儒家和释家的文化在此,竟在这里悄然碰撞了。
迈过宏伟精致的五智门,穿过金黄婆娑的菩提树道,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恰值十点半,金黄的莲瓣缓缓打开,刚出生的释迦摩尼佛站在莲花之上,守候在水池四周的九条巨龙喷出水柱,为佛陀灌浴洗礼。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壮观极了。
午后,怀着虔诚之心来到了气势恢宏的梵宫,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屋顶,还是栩栩如生的木雕,抑或是法相森严的佛陀雕像,都让我们领略了灵山之美和佛法森严。
摸过了佛手,抱过了佛脚,摇过了转经筒,瞻仰了庄严的佛陀,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灵山。
美哉灵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见灵山多妩媚,料灵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