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异构,同素异形
一次省级课题研究活动,二个不同的教学专题,三所不同的学校,四节风格各异的研究课,这就是4月13日上午,在我校开展的常州市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暨省级课题研究活动的课堂教学。
来自二十四中的詹发云校长和我校的李小静主任都围绕金属的性质和冶炼开始专题复习课。詹校长的课从虚拟的课堂教学走向真实的工业生产,以学生对中天钢铁技术人员的采访为载体,把钢铁冶炼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和重构,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下学习知识,体验化学的魅力。同时詹校长将金属的活动性作为课堂教学的暗线,以猜测未知金属作为教学活动的推手,把金属的冶炼、性质、用途巧妙穿插其中,环节清晰,重点突出。这样新颖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许,为探索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模式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李小静主任则别出心裁,她以生活中常见的烧烤用锡纸为情景线,从猜测金属成分到探究实验活动,从定性实验分析到定量化学计算,从宏观实验现象到微观模拟演示,每个环节都展开自然,活动扎实,跳出了复习课将知识简单罗列的固定思维,而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不断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的使用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也是将知识网络化的过程。
我校的蒋澄一老师和卜弋中学的周彩霞老师都以“实验室气体的制备”为专题展开课堂教学。蒋老师的课以“粒粒氧”为教学素材,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周老师则以“草酸加热”为教学情景,以制取二氧化碳或者一氧化碳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强化模型建构、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等化学核心素养,养成科学的态度;周老师通过装置的不断变化,让学生在分类整理中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蒋老师的教学设计源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思维有深度和广度;周老师的教学设计源于老师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教学方法上求变,知识学习上求实。两节课各具重点,各有千秋。
取代,加成
下午,所有化学老师集中在我校报告厅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由常州市化学教研员钱柳红老师主持。首先,新北区教研员周文荣老师、金坛区教研员韩新由老师、溧阳区教研员董小川老师、北环中学顾宏主任分别对詹发云、李小静、蒋澄一、周彩霞4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4位专家一致对4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这4堂复习课是学生知识重构、能力提升的典型范例。
化学教研员吴永才教授随后对今年的中考进行解读和宣讲。今年的中考力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核心词“变”主要凸显在: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答案准、评价实这五个方面。所以“取代”并不是中考全盘的改革,而是反映在教学思想上的变化。吴教授强调中考需要体现基础性、选拔性、时代性、探究性和科学性,这对我们教师在教学特别是复习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开设的四节专题化学复习课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后的复习课教学提供了典型的教学范例和参考。
此外,吴教授提醒教师要重视课标,多研究课标对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重视基础,努力帮助学生把四基夯实;重视探究,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探究过程;重视实验,在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巩固基础发展能力;重视素养,把培养学生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成”的主要内容。
四节课中精彩纷呈的教学为初中化学教师奉上了一顿教学思想的饕鬄大餐,吴永才教授一小时的教学头脑风暴更是为以后的化学教学明确了要求,为中考复习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