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花园中学 刘慧娟
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青春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极易产生危机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关系,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社会角色,获得有效的角色支持,极易产生各种发展的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两位记忆犹新。一位是小妮,一位是小静。
我之所以对这两位学生有着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她们年龄相差七岁,却有着类似的不幸遭遇——注射庆大霉素导致听力缺陷;而巧合的事,她们在治疗听力时相遇而成了相互扶持的朋友,更巧合的是她们发现她们的班主任都是我。由于产假的原因,我只做了陆云妮一年的班主任,没能给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怀,庆幸的是六年后她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而曹静身上,我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记得小静刚入学时,叫她的名字(已经带了助听器),她微微侧斜的脸庞,专注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仿佛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使得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开始关注她。她有很多特别之处,说话特别慢,好像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对话的时候会盯着对方的嘴唇,很孤单……总是慢半拍,不久之后,我了解到她真实的情况,而后,我开始了对小静长达三年的个案研究:
性格内向,由于幼时药物因素,听力有很大缺陷,无法流畅说话,和别人交流要站在很近的地方,需要看对方口形,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初一时由于学习内容不多,所以学习成绩较好,初二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期中考试时由班里中等降到班里的后十名。总感觉别人都看不起她,故意躲避她,在班集体中倍感孤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前途很渺茫。喜欢美术,初三开始,由于树立了考五中美术班的志向,成绩略有回升。
个案分析
(一) 诊断
小静对同学有较大的抵触心理,总感觉别人都看不起她,故意躲避她,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在班集体中倍感孤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这几方面可诊断其为班级适应不良。
(二) 分析
通过对小静行为的分析,发现造成其行为不适、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角色、不能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对新环境的严重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小静自幼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由于药物导致听力缺陷,家长、亲友对其呵护倍至。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增强,感到自己总是处处不如别人,这些加深了她自卑、抵触的心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由于歉疚的心理,在生活上对曹静关怀备至,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小静爱看电视,双休日有时整天在家看电视,家长也不多过问。小静母亲为小静学说话付出了很多,在教育小静时常常把这些挂在嘴边,严重增加其心理负担,使她对自己的失败而痛苦,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付出。
(3)班级环境的变化。在原来小学的班级中,有几位同学在生活上很照顾她,老师也很照顾她,让她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但是进入初中以后,大家都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她又要重新去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班级中,原来是同班的同学都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团体,对不熟悉的同学也会缺少交流,加上她的内向、自卑心理,更难和同学很快熟悉起来,也使她感到别人都看不起她,没人照顾她,使她感觉失去了依靠。
(4)学生自身的依赖、不能正确对待新环境的心理。一直以来,因为她本人的原因,班主任都对她特别照顾,时间长了,无形中让他产生了学校、同学、老师就应该用特殊的态度对待她的心理,也形成了她性格上的依赖心理。进入初中后,由于自卑的心理,她不愿意同学知道她的听力缺陷。同学们不了解她的具体情况,有时叫她的名字几次她都听不见,部分同学嘲笑她。她就觉得大家看不起她了。加之学习成绩的退步,让她更加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无助,产生了逃避的心理。
(5)学校教育的不当。由于她隐瞒自身的缺陷,学校中的老师不能敏锐地觉察到她在人格发展方面潜在的自卑倾向,不善于发现其优点,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她成功的体验,培养她的自信心。
艾里克森在心理社会期理论中,将人生全程分为八个时期阶段,他认为:①每个时期的身心发展顺利与否,均与前一时期的发展有关,前一时期身心的顺利发展,有利于后一时期的发展,否则将对后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②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困难与危机存在,危机的顺利解决,就会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如果危机不能顺利解决,将会产生发展障碍,甚至行为异常。本个案中正是印证了艾里克森的理论,被研究者恰好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五个时期—青春期,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危机就是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本个案中,被研究者自身的生理缺陷,学习成绩的不如意,使她自我怀疑,自卑自弃,充满失败感。这些,都使她在人生初期的几个阶段不能得到很顺利的发展。 这些经历,直接影响了她青春期人格的发展,使她产生统合危机,导致角色混乱,不能正确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支持,时感彷徨迷失。
(三) 确定辅导目标
1. 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
2. 认识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
3.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辅导策略
1.采用认知疗法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通过谈心教育,让该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但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方面,顺境不一定就能让人成功,逆境更能激发人的潜力。
2.树立自己的努力目标,认清奋斗方向。让该生谈自己理想,制定设想奋斗目标(近、远期 ),让她谈自己的希望,让她产生为了理想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初二下学期,由于该生感觉到自己的成绩很难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我及时找她家长及本人谈心,结合其喜欢美术的特点,在新学期中调整了奋斗目标。
3.采用行为疗法,督促其改变自卑的心理。通过谈心交流,与该生共同商议下阶段应做到或克服的内容,要不断给自己以信心,发挥自己的长处,处理好人际关系。
4.认知转变后,依托环境支持,对该生进行行为强化:与课任老师沟通,让她适时的在班级里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家访,取得与其父亲的沟通,家校联手从鼓励开始恢复她的自信心,尽快走出阴影。
5.多年前,我曾经教过一个和她有类似经历的学生――小妮,这个学生由于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在一次助听器的检查中,两人相识,发现都是我的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言传身教的机会,小妮坚持与小静通信,介绍自己的奋斗历程,鼓励小静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
这个个案完成的时候,小静已经毕业,她没能考上五中的艺术班,而是上了五年制大专班。我没有惋惜,因为我觉得对于小静这样的一个孩子,其实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初中三年里,她适应了四班这个班集体,克服了各种障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了。也许对她的父母,对她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将来她回忆起我时,能露出温暖的笑容,而我,也会永远记住小静和小妮的眼神,那种清澈的渴望依靠和关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