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地理 作者:曹全义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农业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主要通过以问题引领来开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提供的有关学习材料的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提供的材料有书本上的内容,(包括图示)和课外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问题有老师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若是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节课用常规方法教学,充分利用书上的地图和地图册上的地图。教学中设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随堂反馈练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农业这一届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认识农业的基础知识,农业包括有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生产部门,有概念描述,也有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事例,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具体农业生产活动开始,然后归纳出概念。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同时让学生明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学生能够理解,并自我体会。二是我国农业的分布,这一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通过书本100页和101页图示来学习,图上的内容很多,涉及到区域名称,学生比较难掌握,并且学生对农作物的了解的就不多,更增加了学习得难度,因此要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学生能简单的分析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三是我国农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这一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就可以了,不做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并能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能读地图和对地理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围绕所学内容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地图和地图册上的地图资源,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对我们生活和其他生产的重要性,认识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爱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生对农业生产四大部门的认识,学生对我国农业分布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我国农业分布的掌握和进行原因的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课:问题1说一说你中午饭吃了什么?想一想你所吃的东西与那些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2追问:你还能说出那些农业生产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一、认识农业基础知识(板书) 问题:什么事农业? 1、什么事农业(板书) 老师进行总结 问题举例说明,农业有哪些生产部门 老师举出实际农业生产方式方法的例子,学生进行分类判断。
2、农业主要四大部门(板书) 问题:农业与生活关系,与学习关系、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3、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板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情况怎么样?
二、认识我国的农业 问题,看图认识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东西差异。认识东西之间的分界线。 1、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1) 东西部农业部门的差异(板书)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西部:畜牧业
问题:分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主要原因有:降水量的差异和地形的差异。
(2) 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分布的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教师归纳总结: 问题:南北方种植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主要原因是气候 (降水和气温)
问题:我国畜牧业分布在哪里? 2、畜牧业的分布(板书) 牧区畜牧业:四大牧区 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 问题:我国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 3、林业分布(板书) 三大林区:东北、东南和西南
问题:我国渔业分布在哪里? 4、我国的渔业分布(板书) 淡水渔业:长江中下游地区 海洋渔业:我国沿海地区 学生练习题(省略)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原因的分析,知道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进行分析,根据应有的条件来发展农业。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板书) 问题: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进行归纳:影响农业活动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因此我们用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农业效益。 |
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看98-99页书本内容(包括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概括书本上的事例,念出有关概念,种植业 、林业、渔业、牧业。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吃穿用学习,给工业提供原材料。
学生看100页图,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拒收说自己的观点。
学生看101图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
学生看100页图说出四大牧区,思考农耕区牧业分布在哪里?
学生看地图册34页,分析影响林业分布的因素
看34页图
完成相关练习题
学生看书102页,说一说自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看法。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看书103页,图,回答 |
通过问题让学生进入学农业的情景,调动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具体农业生产活动
让学生明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人们离不开农业生产。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会地理问题分析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会读书
自主解决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自主学习,解决相关问题 |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我认为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题的理念,学生教学参与度高,自主学习体现明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用问题贯穿始终,从导课开始学生对认识中国农业就开始产生了比较好的兴趣,在问题设计中,问题有层次性和具体指向性,而且问题严谨,通过问题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思维。在学生技能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方面也体现明显,这是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和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上给予明显的体现,让学生会读图,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功,在这节课上都体现出来了。还通过随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农业四大生产部门的理解和对我国农业分布的掌握情况都进行了随堂理解。但是在实际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储备是比较少的,有些问题可能不知道怎样回答,或者对一些问题思考不是很准确,这些现象老师在课前其实也有所思考,但没有想到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太少了。反过来想,学生对农业知识了解的少,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凝噎知识了解的渴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说对学生对知识的不知道是一种课堂教学资源,也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我再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估计太高。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既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