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阳光课程>>教研组建设>>文章内容
思想品德课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保护自己的隐私》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2-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芳芳

思想品德课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保护自己的隐私》教学反思

近期我在八(5)班开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保护自己的隐私》。现针对课前的教学设想,课中的教学过程,课后的教学反思谈谈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关隐私权的内容一直是我教学中觉得比较头疼的话题,因为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学生遭遇到的情况不多。就算有也大多是父母、老师或同学侵害学生的隐私,在课堂上讲隐私权被侵犯后如何维权比较尴尬和敏感。而且现在学生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我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隐私有可能被侵犯之前,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上。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隐私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在课前特意要求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自己或家人隐私权被侵犯的案例,并立足自身去思考今后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我还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校内外生活,发现有些学生面对校外一些辅导机构的调查问卷时也会填写个人信息,导致之后接到一些骚扰电话。于是我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放到了课堂。  

尽管课前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预设,一些教学环节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根据生活情境说说隐私权被侵犯后会怎么做,学生很快就说到可与侵权人协商、向人民法院起诉,也意识到如果侵权人是父母或朋友,我们应该选择宽容。但在交流现实生活中自己或家人隐私被侵犯的案例时还是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有些学生说的案例是关于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有些学生说的案例是老师侵犯自己隐私的,大多数学生搜集的案例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而使自己或家人隐私权受到了侵犯,这与我课前所预设的教学重点完全背道而驰了。当时我就在想怎么办?预设和生成之间相差甚远,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幸好我在课前还准备了一些案例,是我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看到的有关银行卡上现金被盗的实例。于是我就让学生结合我给的案例来分析,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但我始终觉得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他们的感触不是很深。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我发现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或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我在教学中采用看、听、说等多种方式,积极创设了立足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课前我本想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他们体会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但由于没有仔细检查他们搜集的案例,所以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虽然通过我给的案例也来源于生活,但始终没有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关注课堂生成,收获更多精彩  

在教学中我既注重课前设计、用心准备,也关注课堂上的生成。对于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不管与预设是否一致,我都及时捕捉、准确运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4、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之一,这节课我也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案例时用到了。可我发现在学生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几组中去听取他们的看法,但我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讨论时的发挥情况如何。讨论后发言的往往是喜欢和善于表现的某几个学生,而其他学生究竟在讨论中有多少收获和提高往往一无所知。我想在今后的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5、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点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找到了学生的问题点。通过课上交流自己或家人隐私权被侵犯的案例,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还不理解隐私权与其他人身权利的区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对这一知识点做适当的讲解。  

只有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我们的课堂回味无穷,充满生机和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