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10.12. 20 |
活动地点 |
教师第四办公室 |
||||
备课课题 |
俄国向何处去 |
||||||
出席人员 |
袁云霞、徐小燕、李雯、毛璐、孙丹、张孟仁 |
||||||
主持人 |
徐小燕 |
中心发言人 |
袁云霞 |
记 录 |
袁云霞 |
||
发言要点: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方法: 1、用多媒体(录像、图片、图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体验。 2、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请看黑板上的这两幅图片,第一幅大家都认识,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天安门广场,大家可能都还依稀记得儿时的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内安睡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太阳,为了纪念他,国家决定永远地保留了他的遗体。下面的这个广场面积虽然只有天安门的1/5,但是在世界上知名度丝毫不逊于天安门,它就是著名的莫斯科红场,在这里同样的也安睡着一位伟人,他就是列宁,列宁在当时俄国的十字路口,给俄国指明了方向,俄国面临了怎样的十字路口,俄国又去向了何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今天我们又将给大家介绍俄国历史上的又一件大事——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一、革命的背景条件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俄国革命的背景条件,请大家阅读幻灯片上的这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俄国的什么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材料一: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材料三: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材料四: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 通过四段材料,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 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 师:介绍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 师:但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俄国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在这关键的时候,列宁回到了俄国。 师:请同学们观看以下视频,边看的时候边思考:在视频中列宁作了什么报告?提出了什么要求?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生:《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师:那么俄国有没有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思考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主观条件 材料一: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师: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封建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2、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师:接着请同学们继续看视频,了解俄国革命的动态。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了解十月革命的时间过程。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性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讨论一) 毛泽东论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斯大林论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它从而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斯大林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师:老师给大家几个词语,你能根据这些词语,编制一个顺口溜吗?(活动一) 师: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退一步、进两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师:通过材料介绍战时共产主义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它的内容 生: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师:除了应对当时的国内战争,其实苏维埃政权还有别的目的。 师:看材料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的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师: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师:可是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却延续了下去,被征收的农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了抵触情绪,转化为不愿意种粮或者尽可能少种粮、故意缩减耕地的不合作行动。农业急剧萎缩,1920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争前减少了一半,棉花产量仅为战前的6%。1918年春已发端的粮食危机开始放大,最终在1921年酿成一场波及苏联17个省份的大饥荒。 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农民你还会继续支持新经济政策,支持苏维埃政府吗? 师:这就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合时代,需要有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取代它。顺势介绍新经济政策。 师:内容是什么? 师:在当时列宁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师:当时苏维埃政府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请大家看以下观点:列宁:“我们现在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布尔什维党人:“新经济政策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下面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用事实来说明(讨论二) 师:比较这两种政策 师:如何来评价新经济政策呢?(讨论三)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列宁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请阅读24—27页关于列宁的图片和大事年表,想想列宁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欣赏和敬佩他哪些地方?)(活动二) 本课小结: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条件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3、主观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四、“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课堂练习 1、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3、 A、彼得格勒 B、斯大林格勒 C、莫斯科 D、巴黎 4、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C、为落后国家发展树立了榜样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课后作业: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描述了一位19世纪末期的俄国农奴主列文,假设列文后来成为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一分子,他会怎样看待这次革命? 思路:联系19世纪末沙皇俄国经济发展的状态与沙皇俄国的社会矛盾及十月革命的性质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次备课:整堂课自我感觉设计比较流畅,重难点突出,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穿插各种教学方式,在减负增效的理念下,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当然也存在一些我预先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在导入新课部分,我预先涉及了两幅图片,其中有一幅是莫斯科红场,由于这座广场在世界上颇有知名度,我以为学生多少会有所了解,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对它似乎一无所知。在导入新课部分,稍微咯噔了一下。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上,以后还要酌情精简,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本堂课所引用的材料似乎有点多,学生接受的过程比较缓慢。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似乎做得还不到位,个别同学举手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很到位,但是大部分同学似乎一直是被动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层面设计的时候还欠考虑,以后这 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