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阳光课程>>教研组建设>>文章内容
板块三串式教学
发布时间:2013-05-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雯

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步体系完备的法典。

3、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

2、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扩大课堂容量

3、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感受人类的伟大,认识到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体验古代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问题串

学生活动串

反馈串

导入新课:

“一站到底”式抢答,刚才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些题目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历史呢?关于四大文明古国。

同学们肯定很纳闷,世界上拥有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不止这四个,为什么单单把这四个国家定为四大文明古国呢?

1、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在分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2、这些文明古国为什么都会分布在大河流域呢?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大河流域孕育的文明

3、  出示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神秘的埃及

任务一:进入“埃及”

让我们首先走进神秘的埃及。

问题:

1、埃及发源于什么大河?

2、为什么埃及人把睡莲当做自己的国花?

3、出示课件:《赞美尼罗河的诗歌》。

思考:那么埃及人民为什么会给予尼罗河这么高的赞誉呢?

4、提起古埃及,同学们还能想到埃及的哪些文明成果呢?

任务二:深入“埃及”

1、关于神秘的埃及,通过我的提前布置,博学的你一定知道很多,能给我们说说关于埃及你所知道的那些事。

过渡:我们在探寻了神秘的古代埃及后,再让我们到两河流域去走一走。

任务三:进入“巴比伦”

问题:

1、提问:两河流域的两河指的是那两条河?

2、出示空中花园图片。

不过古巴比伦的文明并没有随空中花园而消失,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件东西来领略它的神韵。

任务四:深入“巴比伦”

1、自学完成以下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相关知识。

2  出示课件。

3  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请同学们辨认一下石柱上的两个人中,哪一个是汉谟拉比?

4、学生表演小品,“汉谟拉比”                                                   请大家阅读一下:出示课件。

196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200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205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6  出示问题:通过阅读法典的条文,请回答:

1)在这个从伊拉克出土的石柱上,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撰刻着一部法典,它是什么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历史价值?

3)从材料所列法典前两条可以看出,法典规定在同等级公民中实行什么样的惩罚办法?从材料第三条可以看出法典维护谁的利益?

你觉得这样的法律公平吗?法典主要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过渡:说起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古巴比伦还不算是最厉害的,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比它还严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佛音缭绕的古印度。

任务五:进入“印度”

1  请认真观察地图,1、古代印度发源于          流域。                           

2、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 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结合课文,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职责、包括的阶层。

“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在社会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佛教就是当时反对种姓制度的众多思潮中德一个派别?

2  出示课件:佛教的产生。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摩尼)

教义

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

小结:种姓制度人为制造了森严的等级,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深受广大人民欢迎,公元3世纪时候,被阿育王确立为国教,并开始广泛传播。

3、出示课件,观看佛教传播路线图。

材料一: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是在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最初创始四大文明古国之说。这首七言长诗写道: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

(梁启超自注: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

(梁启超自注: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但是全世界没有一部历史著述采用“中国和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

任务七:说一说你心中的“文明古国”

总结:精选5道题

 

 

 

 

 

 

 

学生直接回答

(可以互相交流)

 

 

看图思考

 

 

 

学生看课文题目,了解题目给予的提示信息。

 

 

 

 

 

 

自我思考:尼罗河

同桌交流回答

 

齐读

 

自我思考后回答

 

 

 

 

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自我完成

 

直接说一说

 

 

 

 

学生看书,初步感知。

 

 

 

学生指名回答。

 

演一演

说一说

 

 

 

 

 

 

 

 

 

 

自我完成练习

 

 

 

 

 

 

 

 

 

 

 

 

 

 

 

 

自我完成

 

 

 

 

 

自我阅读后回答

 

 

 

 

 

 

 

 

 

 

 

 

 

 

自我阅读后回答

 

 

 

 

 

 

 

 

 

 

 

 

 

 

 

 

 

 

 

 

 

 

 

 

 

 

 

 

 

 

 

说一说

 

答题竞赛

 

舒缓与学生的陌生关系,师生初步交流,为后面课程的进行做好铺垫。

以开放式、挑战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作为学习参与的主体。

从分布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由已知步入未知,让学生有求知的兴趣。

 

 

 

 

 

 

 

 

 

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检验学生平时积累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由简入难,层层引入。

 

 

 

 

 

 

 

 

 

自然过渡,引出《汉谟拉比法典》

 

培养学生从书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突出奴隶社会的政治特点:君权神授。

 

 

 

通过法律条文加强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