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七年级 历史组 孙丹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历史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思考、总结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多媒体视频观看,学生小组活动表格归纳,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第一子目简单介绍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教师简单补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重点必须让学生识记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时。
第二第三子目可以合并为一个部分,都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煤的开采,铁、铜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表现为城镇的兴起、“交子”的出现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重点必须让学生学会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向青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特点上表现出追求独立,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范围。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经济格局的形成,一直延续到近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通过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有关经济发展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内容琐碎,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需要在教法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复活的《清明上河图》视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幻灯片打出《清明上河图》,学生观看,感受北宋汴京城内的繁荣景象。
教师提出问题:为何宋代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
学生说出是跟宋代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4页。
2、学习新课
一、教师引导下学生构建学习的知识框架
教师请学生分析课题,回答问题:本课学习哪几大内容?学生明确:两大内容,1、经济发展 2、经济重心的南移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64—69页,归纳课文内容,哪些讲述宋代经济发展,哪些讲述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完成。教师在学生归纳后板书宋代经济发展的4大内容: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4、海外贸易
学习框架初步构建完成。
二、利用图片材料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知识框架之下,依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思考,表达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指引的作用,鼓励学生探究,并及时给予不足之处的补充和错误之处的纠正。课件中展示的图片材料视频等依次为教学服务:1、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情境 2、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用材料辅助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四大部分,依次过程是:展示图片或材料,学生进入探究,学生进行表述,教师进行总结,同时配以材料或图片的进一步了解。
三、从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归纳,学习宋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出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的南北分布情况,学生说出4大方面都集中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给出材料: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南方地区。《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宋代经济发展的集中地带在南方。
教师提问: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内容,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哪里?学生思考回答:在北方。给出三张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宋代完成南移。
得出结论后,教师给出历史材料,数据等,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师总结。
观看视频复活的《清明上河图》,学生再次生动感受宋代经济的繁荣。
四、课堂练习,中考链接
1、(2008·湖北省)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2、(连云港市)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五、小组协作,表格归纳,课堂巩固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4人问一个合作小组,以表格形式,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4个方面归纳出本课所学的要点知识,4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