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阳光课程>>教研组建设>>文章内容
七年级集体备课1
发布时间:2011-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璐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历史。本课讲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单元涉及较多的各类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在能力上不应做过高要求,达到标准要求的“了解”“知道”“简述”第一层次即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中的考古知识、历史地图、文物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各种不同的知识范围。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学习有关问题。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领域中的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是什么时候?中国最早的人类出现在什么时候?

学生作答。

(本问题的提出可能学生的回答会比较局限,不能很好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改成“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和人类起源相关的故事或是传说?”)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我们人类最初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讲授新课

一、元谋人

多媒体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地图》,识读地图,了解我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学生:原始人类的遗址的绝大多数是在河流的附近

多媒体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观察这两颗牙齿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有磨损、尖的。

教师: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黑色的烧骨。这能说明什么?

学生:元谋人已经使用石器工具和火。

教师:为什么是元谋人遗留下来的,而不是我们现代人郊游烧烤留下来的?请用有力的科学依据来说服。

(本问题的回答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难度,学生无法一下回答清楚。可让学生先看每课一得后再讲述。

“教师:同学们阅读每课一得:考古学家怎样测定远古人类生活年代?学生:利用C14断代法”)

二、北京人

教师:在元谋人之后,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哪种远古人类?请在“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找出。

学生:北京人。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北京人。

要求学生看书后找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和生存年代。

学生:发现地点是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

(这边建议可以用视频播放介绍北京人的视频,更加直观生动)

教师:请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可在设问的时候让学生对比现在人的长相,比如看着同桌的脸部再看北京人的头部说出不同的地方,更形象的说出北京人头部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总结: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教师:北京人上肢、下肢、大脑的发展是否同步?为什么说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请回答。

学生:下肢是支撑身体和行走,上肢用来劳动。

教师总结:下肢只是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劳动的不断增加,手的劳动次数也随着增加,脑在不断地指挥着手和脚的工作,通过劳动使脑变得越来越聪明。从这些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生活技能也不断地提高。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用途?

学生:北京人用这种砸击、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块加工成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几类,用于采集和狩猎。教师: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就叫旧石器时代。只有人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北京人出了会制造工具外,还已经使用天然火了。

思考第一、如何得知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和控制火?第二、火的来源和作用?第三、火种如何保存?

学生: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火烬堆积很厚。

      来源于天然火,比如打雷击的火等。

      不断的加燃料,如木头。

教师:北京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火,并且已有固定的地点,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同学们再看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这插图,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北京人的生活能力是在不断的提高,但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对于个体来讲十分恶劣的,无法单个生存下去。因而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果实。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通过对北京人的了解,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三分钟准备,课堂展示。

三、山顶洞人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北京人之后,这块土地上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学生回答后总结: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已经掌握磨制、钻孔和人工取火的技术,比北京人有更大进步的远古人类,在面貌上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多少区别。

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比较两者的异同。(列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前额

眉嵴

颧骨

鼻子

下颏

北京

低平而向

后倾斜

粗壮

高突

宽扁

不明显

山顶

洞人

倾斜逐渐减小额部逐渐丰满

趋向

薄平

趋平

有明显的前鼻棘

上下颌骨逐渐由前突而后缩,有明显下颏 

 

 

 

 

 

 

 

 

课堂小结

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了解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事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建议: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要查找资料,排练小短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这段历史非常久远,学生会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老师去引导讲解。还有课堂活动“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在课前演练时,老师要在学生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尽量避免科学性错误给学生的误导。本堂课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培养,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东西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学生自己学了才能拥有知识,培养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