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教学分析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弱。本课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动频繁。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但此时清朝对外关系却转向保守落后与闭关锁国,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会有一点了解,也比较有兴趣,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本课的学习,但是对于清朝的闭关锁国这个知识点学生的了解并不多,可以补充史实帮助学生了解着段历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的能力。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游记,培养文字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提高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讲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有些同学可能通过影视作品等对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有所了解,能讲出一二,一开始就引起同学们得兴趣。但是有些班同学的知识构成或其他原因,这个问题提出后,可能会有冷场,所以也可以采用图片引导式带领同学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例如:
多媒体显示两组图片1、郑和下西洋的邮票2、郑和下西洋的油画
教师:这两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怎样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郑和下西洋。
教师: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我国举行了很多活动,来纪念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壮举。今天,老师讲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回顾我国古代史上,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郑和下西洋,这个西洋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
屏幕上显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教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路线图,结合课本的注解,来说说看“西洋”。
学生:明代把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这边其实可以让学生就看着图说一下“西洋”但学生说完后,再看书上注解,不然学生可能就不会看着图思考,而是直接读书。)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郑和下西洋。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四个问题认真观看。
屏幕上显示:
1、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在哪?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3、郑和先后几次下西洋?
4、明成祖为什么派郑和出使西洋?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学生:1、刘家港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7次
4、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教师:郑和的7下西洋是壮举,下面我们来看一张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对比表。
屏幕上显示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对比表,说出郑和的壮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规模大(人数多,船多),首航时间早,航行次数多,拥有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达范围广。
教师:为什么郑和能完成这样的远航壮举?
学生阅读书本,结合所讲回答。
学生:1、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
教师:郑和下西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如我们之前看的视频介绍的,写同学们来说说看。
学生:郑和远航各国,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间的友谊,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郑和下西洋这种远航为什么还会被废止呢?
学生:财力所限,国力下降,不及经济利益,最终当“弊政”革除。
二、闭关政策
教师: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后出现了闭关锁国,到了清朝闭关锁国更甚了。“闭关政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政策?
学生:闭关政策并非是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屏幕上显示:清朝闭关的材料
教师:通过材料,同学们来归纳一下,为什么清朝要实行闭关政策?
学生:一、经济没有迫切需求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3)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二、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政治统治
1)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屏幕上显示:清朝闭关的具体措施材料。
学生通过阅读提练:
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教师:那么,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请同学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要点: 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为,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欣赏者,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