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工作了近五个月的时间,本学期已近尾声,看看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再简单回顾这学期的实际工作,总想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岗位,苦练内功
本学期我们制定的计划主要是增强组员的教学能力,特别是针对上学年教研室专家听课诊断中暴露中的诸多问题,我们把目标主要集中在复习课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开设了多节研究课。其中郑琳老师开设市级公开课《质量守恒定律》,顾金妹老师在市北实验中学开设区片公开课《气体的制取复习》。作为教研组的青年教师,这两位老师在备课、磨课、上课等多个环节中接受了磨砺,课堂教学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教研组的其他成员包括课程处主任李小静老师也都在学校里开设了以复习课为主的研究课。这些研究课的开设不仅是学校“聚焦课堂”的要求,更是青年教师在提高实际教学能力的催化剂。
在目光聚集在自己的同时,我们积极走出去,我们参与了所有的市级公开课的听评课和有条件参与的其他学校研究课,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聆听,虚心学习,从他人的课堂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寻找成长的方向。
由于今年九年级分班的情况,提高班里的学困生较多,在蔡老师默默奉献,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的引领下,许多青年教师也积极的做好提优补差的工作。钱老师在工作中自己研制的一氧化碳储存装置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这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确实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二、立足课堂,锤炼课题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组参加的市级课题《学生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的结题时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撰写了至少六篇的案例研究和 一篇论文。课题有时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良好载体,我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被课题不断的推着向前进。本学期不仅顾金妹老师开设了《第五章金属复习》的研究课,而且多名组员的论文获奖。王昀老师的论文获得市二等奖,并获得省论文交流的机会。郑琳、江丽芸老师的论文获市年会论文三等奖。蒋澄一老师的论文获得省师陶杯二等奖。获奖青年教师的比例创出新高,我想这与“课题”这个背后的推手关系密切。
三、立足课外,丰富资源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的话,那么课外就是教学的资源仓库。如果仓库里面的资源丰富,货色齐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手段丰富,游刃有余。这些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学设计;各色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课件;适合自己学校,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现状的作业集。
本学期我们的重点工作时作业集的编制。尽管原来已有一些作业单,但是一方面学生的现状与前几年有较大变化,另外教材的改变,使得有些试题已不能满足现状,所以需要重新编撰。从实际编撰的情况看,主要问题集中在第四章,因为这部分内容教学内容较少,所以第四章的作业集没有成型,需要以后补课了。其他章节的练习虽然基本成型,但是许多题目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需要在假期集中教师认真修订。
本学期,利用化学教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的优势,我们尝试将一些必须的、有趣味性的、有知识性的视频和课件集中收集起来,为以后形成自己学校的资源库做好前期的原始积累工作。
四、立足整体,反思前进
尽管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1. 部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愿望不强,需要不断的“受迫性”发展。
2. 资源库的建设中部分教师不积极,导致部分篇目没有完成。
3. 听课还是停在“听”的阶段,没有内化成自己成长的动力。
我想下个学期,我们还会针对以上不足,在不断反思中前行,向着“市优秀教研组”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