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阳光课程>>教研组建设>>文章内容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卷试卷评析(九年级 化学)
发布时间:2011-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澄一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卷试卷评析

九年级   化学

一、           试卷命题本意

1.考虑我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2.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考虑,要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动力,防止期中考试后很多同学放弃学习化学的行为出现。

3.同时本学年教学进度比较紧张,在考试前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知识。

所以试题以基础题和平时训练中学生的易错题为主,降低推断题的难度,结合少量实验题,来进行命题。原本考虑试题均分超过80分,从考试的最终结果看,基本达成目标。

二、           试题命制分析

1.试题依托真实的事实背景或者实验背景展开,让学生体会化学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本意。例如填空题21题设置了一个纯净水标签的情景,在此情景中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离子、物质分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3题以“旧水网改造”为背景,将水的有关知识贯穿其中,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2425两题从化学实验的角度创设情景。

2.试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作业中得错题,加以变式,判断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是否对教师讲解的题目真正理解、领悟。选择题尤为突出,选择了许多易错题。

3.试题在命制时考虑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例如选择1920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题。24题同样如此。

4.知识点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试题基本涵盖了前三章的重要知识点。同时又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等。

三、           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教学建议

1.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比较好,但是少数学生出现了低于50分的情况,说明前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要求太低,老师关注的也较少。

2.22/(2)填“共有几种非金属元素”一空,基本全军覆灭。学生在考虑问题的严谨性和全面性上有很大欠缺,只考虑了标签中得元素,而忽视了矿泉水中最多的分子──水分子。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讲得太多,过于重视结论,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漠视了这样的过程性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要反思的。

3.试卷总字数大概为五千字左右,应该说阅读量不大。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疲于应付作业的习惯,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老师没有预先提醒的情况下,只有约1/3的同学看到了最后一题是“二选一”。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25题中,很多同学没有从文字叙述中捕捉到“此时为排水法集气”。所以以后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这样的习惯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日常积累。

4.虽然实验题比较简单,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接触的比较少,没有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所以即使在试卷讲评课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可能因为时间关系,考试前这样的练习比较少,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意识和思想,把“兵”真的养在“千日”。

四、命题存在问题

1.试题量可以适当提高。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完成时间是60分钟,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40分钟已经做好。

2.选做题的分值太大,需要调整。当时考虑26题的计算较难,而27题选择题较多,所以为降低26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了26题中选择题的分值。但是从答题情况分析,能准确写出“12颗树”的同学还是很多的。这也是造成26题得分率明显高于27题的主要原因。

3.推断题过于简单,区分度不高。

4.试卷上直接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较多。

5.有些题的提示要再多一些。比如23/2)本意是填“水龙头上包纱布”这类的答案,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只简单填写“过滤”,失去了生活的味道,也没有反映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6.常规题型较多,需要多改变题型,培养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和技巧。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2011111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