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工作主要围绕学校推进的聚焦课堂和微课题两个具体活动展开,通过两项具体活动为主要的抓手,一方面作为促进教研组发展的催化剂,让教研组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在学校生源不理想的情况下,化学成绩力求保持稳定。另外,使得化学教师在和各级五级梯队优秀教师相对照的前提下,补足短板,发展优势,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教学工作
聚焦课堂做到有目标。要为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开设公开课,围绕教学中的难点开展教研组讨论,不让聚焦课堂流于形式。所以每一堂公开课既要有教案、课件,还需要有集体讨论和教学反思。具体聚焦课堂目录如下:
时间 |
开课教师 |
开课课题 |
第5周 |
顾金妹 |
水的净化 |
第15周 |
蔡留娣 |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
第16周 |
王 昀 |
基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第17周 |
蒋澄一 |
铁的冶炼 |
第18周 |
陶 维 |
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
第20周 |
褚迎春 |
溶液基本概念 |
在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这些常规工作的同时,我想还必须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因此,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动参与。
2.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常说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时间多了,采用何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进行选择。不论是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讲授教学,都应适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使之达到有效,不能照搬别人的,也不能照搬自己以往的做法。
3.关注思维比知识重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现状并加以培养。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具有了怀疑精神,才不会在知识和权威面前停止思考,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要训练学生用发散思维解放自己的头脑,遇到问题发散思考得越多,也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要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沿着某一思路无法解决时,不妨将思维调整到相反的方面想一想,也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远比记住知识更重要,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涵盖整个世界。
二、教科研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脑力劳动,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综合运用。因此,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最主要的途径。
以微课题为集体备课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之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小问题,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与教研组的其他同事分享,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而且能拓展老师的教学视野,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强化科研意识。具体微课题研究目录如下:
时间 |
微课题题目 |
负责人 |
第2周 |
探究实验中情景的创设 |
顾金妹 |
第4周 |
探究实验中情景的创设 |
顾金妹 |
第6周 |
在新授课过程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 |
王昀 |
第8周 |
在新授课过程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 |
王昀 |
第10周 |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
蒋澄一 |
第12周 |
探究性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蔡留娣 |
第14周 |
化学常态课堂教学 |
陶维 |
第16周 |
化学常态课堂教学 |
陶维 |
第18周 |
化学作业批语的研究 |
褚迎春 |
在研究微课题的同时我们教研组还需要积极申报市级课题,计划本学期初步完成申报课题的中期报告,努力在下学年丰富完善成功申报市级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