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第三节课,花中的青年教师展开了分层教学的沙龙,现场气氛热烈、活跃,老师们讲的也非常精彩。我也讲了一些个人浅显的看法,以及不太成熟的做法。
“分层教学”是了解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最终目标达成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应有提高。
现在一般采用的做法如下:
1、A、B走班交叉,这实际上是针对新课采取的策略,当然实施起来要调动多方的力量。
2、班级个别分层,这又分为好几块:比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方法分层、作业分层、学科分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们的情况,我重点阐述一下。
要实行班级内分层,就需要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当然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要以研究的视角看待问题,寻求解决对策。结合我们物理学科特点,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针对差异、分类建组。 比如说我们物理实验,有专门的实验室,会分好小组,一起探究,一起讨论。那么在教室的话,我想借王彬老师针对班级学生“师徒结对”做法进行改造。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带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将他们座位调整在一起,上物理课的时候就可实施“兵带兵”的策略。尤其是复习课,讲解试卷与导学案,没必要像车轮碾过一样,把每道题都讲一遍。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兵带兵”。
2、面对全体、因材施教。 其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安排好教案。尤其讲授新课的时候注意提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行,而不是只选难度单一的题目。借鉴蒋澄一老师的做法,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学生选做,然后再互相交流讨论。
3、分类考核、不断提高。 对于“分层教学”,学生考核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考核方法。通过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课外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另一种方式,我认为可以采取学生进步情况来予以评分,多鼓励学生,而不是拿一个一直比较低的分数来压迫他学习。积极鼓励,学生获得的自信心,总归是有好处的。
总之,“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也是推动师生共同发展的一趟高速火车。只要我们老师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学校、学生以及我们老师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