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知识点分布
题型 |
题号 |
考察内容 |
试题难度 |
一、 选 择 题 |
1 |
杠杆分类 |
A |
2 |
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
A |
|
3 |
串联、并联辨析 |
A |
|
4 |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辨析 |
A |
|
5 |
热值、比容概念理解 |
A |
|
6 |
内能概念 |
A |
|
7 |
由实物图画电路图 |
B |
|
8 |
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
A |
|
9 |
汽油机冲程 |
A |
|
10 |
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
A |
|
11 |
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
A |
|
12 |
热量计算 |
B |
|
13 |
估测功率(爬台阶) |
A |
|
14 |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
B |
|
15 |
杠杆平衡条件 |
C |
|
二、 填 空 与 作 图 |
16 |
热传递 |
A |
17 |
比较爬竿的功率(比例题) |
B |
|
18 |
动、定滑轮判断 |
A |
|
19 |
气体对外做功 |
A |
|
20 |
功的计算公式的变形P=FV的应用 |
A |
|
21 |
热值计算 |
B |
|
22 |
电路分析 |
B |
|
23 |
杠杆(寻找最小力) |
B |
|
24 |
电路设计 |
A |
|
三、 解 答 与 探 究 |
25 |
吸热、放热计算 |
A |
26 |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错例分析) |
A |
|
27 |
功的计算、机械能与内能转化 |
C |
|
28 |
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
A |
|
29 |
比热容实验 |
B |
|
30 |
重力势能实验 |
A |
二、总体评价
1、本试卷考点分布合理,基本涵盖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的全部知识点。难易适中,年级平均分为72.6分,与中考平均分基本持平,从整个试卷看,也比较吻合中考出卷的7:2:1的难易题分配。
2、这次考试卷以教材为基础,坚持注重基础,加强应用,能够结合常州市初中物理命题的新动态,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使试卷具有注重双基,强化概念理解;联系生活,注重知识运用;探究实验,突出过程方法,表格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3、命题本意设计难度为0.75,考下来为0.726,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三、试题命制分析
1.立足基础,15个选择题中有8个为基础题,比如选择题的1、2、3、4、5、6、8、11,填空题的16、18、19,考察的都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立足基本技能,探究题的28、29、30考察的都是同学们的基本实验技能,或是基本实验,或是给基本实验赋予新的背景,考察同学们基本的实验操。
2.试题命制立足与平时教学,有很多都来源于平常教学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比如5、6、12、22、23、26、29题,特别是26题,就是学生的错误做法再现。
3.试题还从侧面考察了学生对题目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比如27题;还考察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29题;还考察了学生数学工具与物理问题结合的能力,比如12、15题;还考察了实验数据分析、表格设计,比如28、29、30。
四、学生暴露的问题
1、基本知识不扎实。虽然2、4、7、9、10、11、18题考察基本概念,17题考察基本计算,但是仍然有相当同学犯错误,
2、阅读理解能力不强,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比如27题,本题比较灵活,饲思维量大,题目条件也比较多,有同学根本没有注意关键条件“来回”,也有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室温”,造成失分非常严重,得分率只有30%。
3、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比如29题,最后第三问的实验结论是要我们学生自己总结,但是有本空的得分率只有35%,错误的原因都是描述不到位,对“控制变量”法中应该控制不变的量考虑不全面。
4、表格设计能力欠缺。学生们习惯了分析老师给的表格,忽视了对自己表格设计能力的锻炼,对于表格中应该体现的控制变量思想、表格中应该确定的项目、每个项目的名称、单位等考虑不全,造成大量失分。
五、平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平常教学仍然需要注意夯实双基,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概念,还要让学生理解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建立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锻炼能力。
2、重视物理思维、物理方法的提炼与渗透,虽然我们一直使用“控制变量法”,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或者在实验中,那些变量需要控制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造成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手忙脚乱,考虑不周。
3、重视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数学函数图像经常出现在各种物理习题中,每次都会造成大量的失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穿插、渗透数学知识,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试卷命制问题
1、试卷中自己原创题较少,大部分改编自或者直接引用了2011年其它省市的中考题,自己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积累。
2、第27题,是一个难题,在设计时分值过大,造成大部分80多分同学的失分都来自与该题,其中的“来回”有玩问题游戏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