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评析
期中测试阅卷结束后,我们对数学试卷作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所作的一些分析,并据此提出几点教学想法。
一、基本情况
全卷共26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我校这次期中考试的考生有465人,其中90分以上的考生有51人,80分以上的127人,优秀率为11%,及格人数为358人,及格率77%,平均分为70.4分。本次试卷分析采用了抽样调查,样本容量为208。 这一结果表明我校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容忽视。
二、学生学习状况(答题)评价
1.填空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题(1、2、4、9、10)均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相反数、倒数、系数、同类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求代数式的值)的应用,得分率很高。 填空题(3)学生对不大于理解不到位,经常整数0会弄丢。(5)主要是借助于数轴来处理点与点距离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有一小部分学生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在调查的208份试卷中,有51位同学答错了,错误率为21%。这类试题涉及知识虽然基础,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考试结果表明,对于这样的试题,有相当一小部分学生存在能力上的欠缺。 填空题(11)是综合题,学生需要根据绝对值里数的正负情况判断结果,还有结合合并同类项知识使用。错误率将近90%,填空(6、7)阅读量大,学生理解不了题意。
填空题(12)是探索规律题,学生对于规律还要分类不会写。解决问题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2.选择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13)考查化简后负数的概念。(14、17)都是同类项的知识。(15)的规律题学生不动手,凭感觉写答案。(16)字母表示的数谁是正数,谁为负数。(18)绝对值与平方数相加只有0加0等于0。知识点虽然比较少,但是不是简单的直接运用,而是需要在思维上多走一步。比如第18题,是将绝对值和平方结合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解的多样性。
3.计算化简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9、20两大题都是计算题,是最基本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代数式求值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技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还是不错,但是扣分主要集中在19题中的第四小题和20题中第三小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14与(—1)4不能区分;②似乎为了“简便计算”,计算顺序搞混;③括号前面的系数没有乘以后面的每一项;④去括号时出现了变号混乱的情况;⑤代入数值时不注意负号和乘方的书写格式。
4.解答题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21题第(3)个小问题基本上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这说明学生还是不能够清楚这一列问题应怎么书写,错误率62%,比较高。
22题学生要从给的5张卡片中挑两张用所学过的运算设计结果最大的有理数。因为卡片给了三个负数,一个0,一个正数,学生想不到运算包含绝对值和相反数,全年级才2为同学对了。
23题虽然平时练过,大部分上课认真的学生都做得很好,但要求学生分类,有部分学生永远做不好。
24题是一个规律题,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好的学生很简单,但有些孩子就没有感觉。
25题也是规律,24是考数感,25考图形感觉。因为有图形,阅读量大了一点,学生没弄清题意就急于下笔。也有好多同学是读不懂题目。
26考了一个数形结合的题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首先数轴不是标准的数轴,学生还不是太习惯,第二不知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下面也无从下手,所以此题得分率极低。
三、学生问题分析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①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但学生根据要求举生活实例能力稍欠,如填空题第6小题,,学生因对时差理解不透,从而得分率不高.
②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解答题的第19题第三题,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错误.
③数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1题,第12题,和解答题的22题,第25题及26题。
④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七年级 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