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少年多处行。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正是一年好时节,花园中学七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泰州姜堰的一个美丽小镇——溱潼,上演了一出人文与生态完美融合的“寻溱记”。想要知道他们寻到了哪些奥秘,不妨踏着他们的足迹,只往少年多处行。
寻·人杰地灵
初到溱潼古镇,同学们就被这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美景所吸引了,纷纷赞叹溱湖八景果然名不虚传。随着导游的介绍,古镇的三大名树出现在我们眼前,其中最令人惊艳的无疑是茶花院的那株万朵古山茶树。
它植于宋代,其树龄之高、树径之粗、花期之长全国罕见,世界少有,被誉为“神州第一茶花王”、“宝贵的世界茶花文化遗产”。古山茶年前曾经国内著名茶花专家夏月芳、陈绍云、游慕贤等鉴定,属古代“松塔”型珍稀品种,它为宋代晚期栽植,至今已有800多年。站在小镇的任一个高处,你会看到青砖黛瓦的古朴旧色中,那一丛“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的古山茶探出院墙,嫣然怒放。历经千年磨砺愈加苍翠娇艳,大红金心的花朵如火如荼,惊艳袭人。而清风明月中,俯身石栏,似乎还能从井底微微闪动的花影清皋中,分辨出古山茶诉说陈年旧事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了解了茶花的历史之后,更加折服于它的美丽,争先恐后地与之合影,留下了如茶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除了土地富有灵气孕育奇树外,溱潼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古镇自古以来尊教崇文,历代的进士举人达100多名,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所写的“溱湖八景”诗篇流传至今,郑板桥登水云楼题下“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的名联。当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义“弟兄二人四院士”,同学们参观他们的故居,为其艰苦奋斗、为科学而忘我献身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寻·舌尖美味
走在溱潼老街,到处可见这样的横幅——中央《人文美食》实地采访、《舌尖上的中国》重点推荐等字眼,这些都在诉说着溱湖八鲜中的一道美食——鱼饼。据导游说来到溱潼镇,凡是吃过此道的菜的人都会赞不绝口。有人形容鱼饼白如玉璧,虾球红若珊瑚,鱼饼虾球堪称溱湖双璧,唐朝、清朝时为皇上贡品。有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鱼品甲天下之说。同学们纷纷品尝着这鱼米之乡的舌尖美味,醉倒在这鲜嫩可口的味蕾盛宴之中。
除了鱼丸鱼饼之类,老街上还有蟹黄狮子头、靖江猪肉铺、各种口味的黄桥烧饼、油炸簖蟹、茶花糕、泰州三麻、桃花醉等特色小镇美食,同学们在了解溱潼美食的历史同时,大饱口福。炸、蒸、煮、晒,总有一款适合你。
寻·湿地奇观
下午,坐着轮渡,师生们荡漾在碧波浩渺的十里溱湖上,远处矗立着古寿圣寺始建于宋朝,距今七百多年的历史,时为泰州佛教界“十四大丛林之一”。不一会儿到了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它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麋鹿,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白枕鹤、白鹇等等。
同学们在导游的介绍下参观了溱湖湿地科普馆。科普馆分三层,一层主题为“溱湖寻迹”,主要有水孕溱湖、观鸟天堂、麋鹿故乡、绿影生灵、溱湖夜色、足迹星空、溱湖迭韵、沉浸溱湖等8个展区。二层主题为“探本溯源”,设有探本览胜、湿地银河、溱湖会船、溱湖砖瓦、危机与恢复、地球之肾、生态花园等展区,介绍溱湖的地理位置、地方文化特色和风俗,展示和解释湿地的作用。三层为大型场景“百鹊归巢”,展示全球范围内人类在保护湿地、保护自然过程中所经历的大事。
随着溱湖生态环境的改善,溱湖湿地已日渐成为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据初步观察和统计,现在每年都有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溱湖栖息。同学们在往湿地四处游览时,时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你看,这里有麋鹿,它真的有点像鹿又有点像羊,但有都不像,难怪叫四不像……”,“这种花好特别,在外面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树为什么有奇怪的块根……”,“这里的水鸟好多啊,那一只是不是丹顶鹤?它们在这里生活的好自在……”。同学们的好奇心和生态保护意识在一次次惊奇的发现中得到激发和增强,这是大自然教给我们最好的一课。
寻“溱”记不仅寻的是美景、美食、奇人、奇观,更是寻的同学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心,对于生态环境的热爱之心、对于自然奥秘的敬畏之心。通过这次寻溱之旅,花中的少年们似乎多了许多双爱美的眼睛,多了份人文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