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如何有效的听课与评课
发布时间:2011-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建昌

如何有效的听课与评课

九年级物理组    邵羿

一:听课:

我们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老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多角度观察。

1、听:一听教师怎么讲的,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一般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三听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启发得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参与热情;四听教师的范读;五听学生的答题,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看: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师生是否平等交流,看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得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还是情绪饱满,对本节内容是否感兴趣;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到底有多少知识已掌握,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观察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的问答,也不能简单看举手人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及思维的参与度。比如: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了。相反,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的举手的人多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二是叫的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三是问题提得太简单。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学生答不完整,学生做题出错,学生答题与答案有异议,这都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教育能力也就是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所以观察课堂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的。

二、评课

一、评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大纲教材

    通过一堂课的教与学,着重看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学科兴趣,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步认识了什么现象?了解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包含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哪个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何种器材、工具,能测量什么物理量,学会记录数据、观察现象及归纳结论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共创情景,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能否发现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作出判断的能力,能否尝试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解释某些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讨论、发表自己见解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的常见现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等活动,有克服困难的的信心和决心,能否使学生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学生能否善于讨论、交流意见,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四)评重、难点

    所评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哪些练习、举例、讨论、实验等方法突出重点?难点是什么?利用哪些方法、手段突破难点?总之,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解决的如何,关键点有哪些?实验操作时,时机把握是否及时等,应该讲,有很多成功的课都是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事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难点的突破口.

    二、评教法设计

    某节课的内容特点是以什么为基础,针对目前的教改思想,以什么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以哪些知识为核心?如何创设情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让学生观察哪些现象,讨论什么问题,又通过什么实验,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归纳结论的目的,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评学法指导

    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了哪些物理学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作、讨沦、交流,是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优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如何?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探究的具体环节和措施?

    四、评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利用提问、演示、故事等何种方式创设。惰景,通过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发现提出问题

    通过感知,学生产生何种疑问?明确了研究课题是什么?从而弓没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愿望.如:教师或学生提出:"想知道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利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

      3)科学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尝试提出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可能的结果,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看法或猜想,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4)制定研究、探究方案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选择思路和方法,对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如何?想要干什么?如何去干?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采取什么方法设计、研究、改进、解决的?

    5)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能否自己动手实验,自己观察现象,获得数据?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收集的数据是否合理?

    6)分析论证

    教师是否及时引导学生对现象、数据分析进行比较处理,找出共同特征,进行科学归纳,得出什么结论?解决问题的程度如何?

    7)评价应用

    通过学生对结果的比较,明确结论,利用哪些现象和例题来加深对有关概念、规律的认识,解决、解释哪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聚合程度如何?

    五、评教学基本功

    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态:自然、亲切,仪表端庄大方吗?

    2)语言:是否精练、生动、逻辑性强、有感染力?普通话使用情况如何?

    3)板书:是否工整、布局合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