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突破平庸的三大跳板 (朱芳芳)
发布时间:2011-12-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建昌

突破平庸的三大跳板

                 ——读《突破平庸》有感

常州市花园中学   朱芳芳

读《突破平庸》,对着那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一段段一针见血的精辟阐述,不由感叹于作者的智慧,读完仍感觉回味其中。

情结“跳板”之——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没有过程的教育,学生无法得到快乐;没有快乐的教育,学生无法得到幸福。所以要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就必须体验快乐的过程。”只有过程与结果完美地统一,才能实现幸福的教育。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师常常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耐心,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盯着最后的考试结果。殊不知“欲速则不达”、“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海默特说:“教学就是要让人形成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连续带过几次七年级深有感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只是一份耐心。孩子刚从小学上来,对中学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此时的老师的引导就如同在白纸上绘画一样,起笔很重要。开始别只顾着去教新知识,此时就要懂得放慢速度的艺术。每一节课不要吝啬花时间来引导孩子的习惯,对课前预习做得充分的孩子,课上花半分钟时间来表扬他;对课上举手发言踊跃的,回答问题有新意的孩子,让全体同学一起给他掌声……久而久之,好习惯就养成了,孩子也成了会思考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教学在开始时虽然进展较慢,但它能加速后续的教学进度。

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在学生课桌上安装了“讨厌按钮”,听课的学生可以随时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听课感受,也让上课老师随时警醒着:要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才行。我们没有这样的按钮,不代表就可以无视学生的反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理想的课堂,学生脸通红,眼发光,手高举,嘴常开,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教师的教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的学也不再是一种“折磨”,此时,教和学都成为一种享受,达到一种深入心灵春风化雨般的至高境界。此时,学生快乐着教学的快乐,教师也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见识“跳板”之——教师谨防无意识诱导学生犯错

“教育信息常常存在两面性,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潜伏着消极影响,其导致的学生错误常常让教师莫名其妙。”

警示教育也可能出现“负作用”:一个负面性的告示,让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公园的硅化木失窃率更高了;学校竖立的禁止不良行为警告牌,反而刺激和提醒了孩子可以冒险一试;激励教育也可能出现“副作用”:教师鼓励孩子互相检举的行为,教会了学生自私;教学中引导性的教学评价,可能教会学生说谎……

读完这一章节,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的确是好心办坏事。教学中,为了防止现在的学生出现与以前的学生相同的知识错误,故意在课堂上运用反例强调,这样做无疑是在巩固错误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结果强调得越多,错得越多。教育中,为了防止学生做出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行为,用禁止性语言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结果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自己还有一些行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如做出的承诺不能及时兑现,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没有按时检查,上各种公开课的时候笑得比平时多等等。

正如朱永新说的:教育是一种危险的职业。教师的工作稍不注意,耽误的就是一批人的前程。所以教师需要时刻反思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方法“跳板”之——开课,需要从“心”开始

“课前2分钟与课始2分钟对学生情绪的稳定、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学内容的铺垫具有引导作用,教师不能等闲视之、漠然处之。”

课前的2分钟,是连接下课与上课的过渡时间,也是学生散心与收心之前的缓冲时刻。此时如果老师把这个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就太可惜了。以前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有一次听一节公开课,上课老师放了一段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为上课作了铺垫,一举两得。现在我上课也经常播放一些音乐或视频,效果很好。

    作者在书中把教学比作“做生意”,需要教师做好符合学生心意、能让学生满意的教学中的各种事情,这个比喻很贴切。不禁想起,每次去市场买鱼虾,就会发现一个年轻人的摊子前总是排满了人,和其他摊子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卖的鱼虾更便宜,而是他用“心”在做事:他总是很细致地把鱼鳞刮得很干净,他也不像别的摊主把很厚的袋子和虾子一起称……教学的道理也是相通的,用“心”去做,会让我们的课堂“生”意兴隆。

读完这本书,发现自己还有太多要学的、要做的、要思考的。正如罗曼·罗兰曾说的一样:“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