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印象——上海静教院
发布时间:2013-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伟

1224,有幸随学校11名教师一同前往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中听课。静安附中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课堂转型的大潮,在此之前也听过该校周校长的报告,一直对走进“后茶馆”心有向往。我工作近十年,但走出去的机会真的不多,这次有机会到上海听课,深感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也希望尽可能的多看,我听,多学。

                           精致、整洁、平和的校园

这座坐落于上海市中心居民区中的一所学校占地只有9亩,相当于一个田径场的大小吧。内有6789四个年级近20个班级的学生。在走向学校的路上,我在想,这样小的学校,该有多么压抑啊。但当我跨入静安附中,她却给了我别样的一种美感——“精致”。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学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布置,好像因为寸土寸金,更要珍惜利用每一个可以看到、触及到的空间、场地: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绿树成荫,实在没有地方栽树了,墙面上也涂成了树的颜色;抬头一看,就连教学楼顶上也种满了大型的植物。                     

走进教学大楼,大厅里非常气派,几盏水晶大吊灯衬托着一架白色的钢琴,课间,几个学生竟然随意的坐在琴边,来了个四手联弹;课间拿着书本走向教室的学生,也随意的边聊变走,不紧不慢;楼上的学生三三两两的将头探出窗外,就像是享受阳光一般自在舒畅,完全没有着急上下一课的紧迫感,这些和我们常州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差别很大的。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会很羡慕他们吧,至少我是这样。

还有一点感受很深,这里的学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我也没有看到校内有小店之类的场所,校园非常干净,整洁。

课堂师生交流频繁、火花碰撞

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听课。我一上午听了3节课。这里的每节课40分钟。由于要求老师“上说、多问”学生“多讲、多议”,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问回答的节奏非常快,整堂课容量相当大。因此,他的40分钟可能比我们的45分钟的效率还要高。一节数学试卷评析课,教师并没有按常规一题一题的纠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有问题的,其他学生再补充,看似简单的流程却能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的语言精准性。怎样让学生讲,不但能讲还要讲到点子上,教师的准确引导非常重要。

思索

这样的课堂何以来?教师重要,还是学生要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的学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吗?

附中的学生应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听课的班级中看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跟着教师走,学习知识好像是探索、像是游戏,每个学生都很投入的进入角色,想方设法的解决“战斗”攻克“堡垒”。回过来看我们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层次不齐,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也许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更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探究意识,可能是我们当前急需去应对的。这样的习惯也许在学生踏入学校就要不断培养,过程可能很困难,但只要所有老师都能达成一致,把握好理念,不断尝试,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点燃。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同去求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