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智慧的教师,灵动的课堂,奔放的学生
发布时间:2013-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连伟

20121224本人有幸随同本校11位教师前往心仪很久的上海静教院附中参观学习。1225正值该校每月的对外开放日,所以我与同事们参与了为期一天的课堂听课活动,并强烈希望通过亲临该校的课堂来充分领略“后茶馆”式的课堂教学真谛。上午四节课(三节英语和一节物理)和下午一节课(新德育)的观课,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我把听课后总体感受概括为15个字:智慧的教师;灵动的课堂;奔放的学生。

智慧的教师。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智慧迸发的主场所。在静教院附中的课堂上,我充分感受到教师是以人为本、充满智慧的。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和课堂的管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教学设计、开放的问题、互动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营造出丰富的思维场和怡人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在充分暴露相异构想的同时,激发想象的热情,增强思考的动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教师的智慧滋润着学生自信、快乐地成长。

灵动的课堂。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灵动的课堂就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我所听的这些课(特别是三节英语课)是灵动有余的。在课堂上,教与学已完全融为一体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已成为课堂的灵魂,学生完全沉浸在思维、对话和合作之中,在不断经受高峰体验的氛围中品味着知识的美感和思考的快乐。灵动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奔放的学生。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宽松的课堂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听、问、议、学四环节,并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来深度介入充满思维含量的对话与交流之中。学生的激情被点燃,思维被激活,创造力被挖掘,奔放的学生赋予课堂无尽的活力和生机。

思考之一:

静教院附中开展的“后茶馆”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生之中,我们应以怎样与时俱进的态度和视角来学习和借鉴?

思考之二:

静教院附中的课堂管理和课间休息看似松散,是否也有它内在的玄机?这对我校的相关管理是否也有启示?

思考之三:

   静教院附中的学校布局在克服面积小等方面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做法对我们校安工程是否也有启发?设施设备和环境到底是观看的还是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和发挥应有的功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