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上海静教院附中考察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3-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雯

记得在1013日,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上海静安教院附中周骏副校长,他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体会和课例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新潮的名词,在这次讲座之后,我便对这种教学理念产生了好奇,自己在教学中尝试过,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中的要领,所以效果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还觉得有点乱糟糟的。所以,我很想亲眼目睹师生间“读”“议”“练”“讲”的过程,吸取其中的精髓,把握其中的规则。

2012年圣诞之际,我有幸随学校研究生工作室的部分成员一起前往教育发达城市上海学习后茶馆教学理念,领悟黄浦江之风给教育改革所带来新的契机。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上海静教院附校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这所中学没有早自修、晚自修,只有早锻炼,不为学生订教辅材料,高中升学率却高达95%,学业成绩独占鳌头,在寸地寸金的上海,这所公办中学没有田径场,只有3个篮球场,却能保证四个年级的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她以其推行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课改取得巨大成功而闻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我听了七年级的数学、六年级的语文、八年级的历史和九年级的物理,总共听了4节课,现将考察体会小结如下:

校园印象:进入静教院附中,第一印象是小,没有豪华的大门、宽敞的大路、雄伟的大楼,但通过对学校的参观学习,我又体会到了学校浓浓的海派底蕴“精致”。学校虽小却各种功能设施齐全,能有效的开展教学。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习,学生的时间安排的更精细。我参观了两个教学楼,在南楼的一楼是阅览室,每个阅览室都有学生在安静的阅读课外书籍,学生的涉猎之广从张贴的读书心得可见一斑。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看书,办公室可以看到老师周围也围了一圈学生在与老师探讨问题,教室内也有学生在读书,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把时间还给学生”的最好实践吗?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教学新像:我觉得现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一是教师总体讲的太多,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的太多,因为教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认为自己的讲解是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二是问题暴露不够,学生学习中的不同理解即“相异构想”没有充分暴露,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三是教师每一个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不明确,比如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等等,许多教师讲不清楚,所以盲目地学形式。四是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这四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能低下。

而这次我们去听的第一节课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李贞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她的课堂把以上四个问题都一一解决了,而且处理的很好。她这节课都始终贯彻让学生多说的理念,从个人发言到小组讨论再到小组代表发言的流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说。在每有环节,在学生发言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提问引导,比如:试卷上做错的,然后通过自己的订正又理解的题目,小组合作一起探讨剩下来试卷上其它做错的题目,还有什么题目是在讨论中无法解决的,等等。针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充分的让学生说出对题目的设想。暴露出学生的问题。而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在课堂上也关注问题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大胆的发言,讲出自己的见解。整堂课中老师一直在不断地鼓励学生,语气很亲切。给人就像在茶馆中交谈的感觉,没有压力。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后茶馆式教学的一个核心:以为教学的核心,强调让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自己充分地议论,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书中学”,还有“做中学”(即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不规定“读”“议”“练”“讲”等教学方法的具体安排;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就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效能为依据来确定教和学的方法。后“茶馆式”教学强调“教师应该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学生自己能学会”包括学生个体能学会的,还包括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能学会的,这些都无需教师再讲,教师只需要通过“引导暴露”“共同解疑”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后“茶馆式”教学对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具体顺序和方法不作硬性规定,追求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一天的参观学习,触动我最深的是:一是,后“茶馆式”教学的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二是,对于“议”的理解,“互动”往往流于追求形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我们看重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问”,而“自问”恰恰是静教院附中应用最多的。

听了看了静教院附中的后“茶馆式”教学,令我不由的想起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模式……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其中是不是都包含着这样的一个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让学习主动的参与。用我们一个现在时髦的词来概括就是——以人(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一切又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他们这些课堂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既不是教师的满堂灌,也不是教师“行云流水”课堂的一片精彩、学生被动的配合,而是让学生真正的主动的参与,手脑都动起来。我也时常在想:搞教学改革,无论是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他们无非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以生为本,只不过他们的形式不一样,改革的切入点不同。我也相信我们的教学改革只要抓住了本质的东西,再附之以坚韧的精神,是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同时,在这里我们也得反思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的校本研修或者是教研活动,我们有多少内容在研究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我想这是一个导向性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